每个人的生命中,大抵都会有一个或若干个值得记忆的特殊日子。电影为了强化戏剧效果,更不会放过这一点来进行淋漓尽致的渲染。希腊《永远的一天》(1998)、意大利《特殊的一天》(1977),以及英国《一天》(2011),都是这样。《永远的一天》是指患有绝症的主人公住进医院的前一天;《特殊的一天》是1938年5月6日,那一天,罗马举行阅兵游行,欢迎到访意大利的德国元首希特勒。《一天》的时间点同样明确,是从1988年到2011年的每年7月15日。
《永远的一天》中的主人公是位老年诗人。他年轻时已经成名,给他看病的医生说了:“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读你的作品。”他预感到明天住进医院后会情况不妙,因而相当抵触,原本普通的今天,成为他在现实、回忆和幻境中交错回顾自己的一天。现实中,老人慨叹自己一事无成,试图续写19世纪希腊著名诗人索洛莫斯的未竟诗篇却毫无进展。索洛莫斯是现代希腊诗歌奠基人之一,希腊国歌歌词的作者,他早年在意大利接受教育,后来改用母语写作。老人慨叹独女以其夫不喜欢动物为由谢绝照顾他的爱犬,且女婿冷冰冰地告诉他要卖掉他的那座海滨别墅,他起身离开而女儿甚至不关心他要去哪里。老人还慨叹,被他两次搭救的那个阿尔巴尼亚偷渡少年的凄凉命运。只有在回忆中,他才感受到了幸福时光,尤其是女儿满月那天,就在那座别墅,好友盈门,海边的沙滩上,年轻美丽的妻子翩翩起舞,那该是爱琴海了。可惜,他没有珍惜那段圣洁的爱情。我们不知道他妻子是怎么死的,但显然她死的时候相当年轻,而且是因为他。幻觉出现在尾声,他和阿族男孩开心地坐了一趟公共汽车,窗外是灯火璀璨的美丽古城,陆续上下的乘客中,有扛着红旗似乎刚刚参加游行的年轻人,有即兴演奏的音乐学院青年,有闹了别扭的情侣……最后,索洛莫斯上车了,并且对他吟诵:“黎明前最后的星辰,昭示了朝阳的来临。浓雾和阴影都无法玷污,那万里无云的天际。……生命是甜美的,而且,生命如此甜美。”他回到那座别墅,推开通向海边的门,亡妻正在笑意盈盈地迎接他,翩翩起舞之时一转身又不见了。他向她大声叫道:“我不要去医院,我想计划一下明天!”此前,他不断追问明天是什么,也许他早就知道,明天是比永远多一天。
《特殊的一天》的故事,发生在罗马一座体量庞大的居民楼中的两户人家。清早,穿着各种黑色制服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蜂拥而出去集会,只剩下了寥寥3人:胖胖的女门房,以及家庭妇女“索菲亚·罗兰”和前电台播音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她家的鹦鹉飞到了庭院对面他家的窗户旁,她因此敲开了他的门,两人设计捉到了鹦鹉。未几,他又敲开了她家的门,送给她刚刚谈论过的大仲马小说《三个火枪手》。交谈中他知道,她虽无明确政治见解,却非常崇拜墨索里尼。那本剪报贴成的墨索里尼照片簿,他开始还以为是她的孩子的。她说4年前见过墨索里尼,“他向我瞟了一眼。我立即满身热血沸腾,昏倒了”。她甚至用纽扣排列成逼真的墨索里尼头像。他始而不置可否,爆发后才不客气地说她是个“百无聊赖的无知家庭妇女”。原来,用门房的话说,“他是个坏蛋,是个反法西斯分子”。最后,她又敲开他的门,尽诉衷肠。影片大部分时间的背景音,都是集会现场直播的音乐和激昂解说,但躁动的城市完全与她和他无关,尽管傍晚蜂拥而回的人们个个十分亢奋。打发一家人睡觉后,她坐在厨房开始阅读《三个火枪手》,却发现对面的他正在被两个面无表情的人带走。电影借助这特殊的一天,反映了法西斯主义对意大利人的思想毒害以及有识之士的心灵复苏。
英国《一天》(2011)的片名貌似寻常,然而表现的是更加“特殊的一天”。所定格的7月15日是英国的圣斯威逊节,那是1988年7月15日傍晚,男女主人公大学毕业聚会散场后,他告诉她的:“据说在这一天下雨,将会持续40天。”当晚两人一起在她的宿舍过夜,但什么也没有发生,分手前他们约定:每年在7月15日相聚。此后,两人在这一天或见面,或通电话,或一起旅行,却依旧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分享着彼此的苦辣酸甜和生活感悟。后来,他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儿;她同居了,“和一个不爱的男人”。2003年7月15日,因为老婆出轨而离婚了的他,和她才终于走到一起。然而2006年7月15日,她在前往他们约定的晚餐地点的途中,车祸身亡。2011年7月15日,两鬓发白的他带着女儿,躺在他和她第一次约会时的山丘草地上,当时的欢快又浮现在眼前。
在《一天》中,从1988年到2011年,每年7月15日的呈现形式都不同,然而画面是连贯的,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实际上在不断发生变化。生活中的我们也是这样,只是往往浑然不觉,日后回味,才感悟到寻常的某一天可能正是特殊的一天。
2019年10月20日
作者:潮白
来源:《潮白观影记(辑三):欲待曲终寻问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