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绿皮书

2024-01-15 20:52 来源:南方网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在我国同样大热。电影讲的是美国一个白人应聘为黑人音乐家开车到南部巡回演出,在长达两个月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在今天,白人为黑人服务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发生在电影中定格的1962年,就颇不寻常了。那是美国种族歧视与平权运动之间冲突最激烈的阶段。

  《绿皮书》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肤色黑白的两名主人公皆实有其人。所谓绿皮书,即《黑人出行指南》。因为同时要负责安排音乐家的住宿,从纽约出发之前,白人司机便得到这样一本小册子,里面列举了南方所有愿意接待黑人的酒店,种族歧视已经不言而喻。从电影中我们还看到,在别墅中演出,他们不允许黑人音乐家使用室内厕所;西装店不准他进试衣间,他得先买下来;还有一种太阳下山后不允许黑人停留的日落镇……目睹黑人音乐家种种被歧视,白人司机非常不解:“我纳闷了,他怎么还能如此自然地跟他们握手言谈?”黑人音乐家心里很清楚:“有钱人给我钱给他们演奏,显得他们有文化。下了台,在他们眼中我立马又变成了一个黑人而已,这才是他们的文化。”正因为“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他希望能够用自身的端正、高雅与才情,去扭转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甚至敌视。但是,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进行最后一场演出时,因为不允许音乐家在演出餐厅里吃饭,“乐队可以,看演出的可以,主角却不行”,音乐家还是愤怒了:“要么在这里吃饭,要么不登台。”

  在种族问题上,美国有不少直面自己历史中这一阴暗面的电影,我所经眼的还有:《月黑风高杀人夜》(1967)、《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夜晚吞噬了我们》(2010)、《塞尔玛游行》(2014),等等。

  《月黑风高杀人夜》同样获得了当时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从芝加哥来密西西比投资建厂的商人深夜被发现陈尸街头,身上带的900元现金不见了。正在火车站等车的黑人“西德尼·波蒂埃”被当成嫌犯,首先因为他是黑人,其次他身上带了不少钱。然而“西德尼·波蒂埃”也是一名警察,而且是纽约“谋杀组的头把交椅”。澄清身份后,上司让他顺手帮助破案。在这个种族歧视极其严重的地方,“西德尼·波蒂埃”调查凶杀案的过程,贯穿着包括白人警察在内设置的重重障碍。最终,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查出真凶,警长也放下成见,提着行李将他送上火车,叮嘱他:“好好照顾你自己,听见了吗?”

  《猜猜谁来吃晚餐》也是西德尼·波蒂埃的作品,身份为医生的他与白人女孩在夏威夷度假时一见钟情,她要“闪婚”,他则一定要征得她父母的同意。面对黑女婿,她的父母毫无心理准备。母亲说:“介意我说一声‘我的天’吗?”平日里反对种族歧视、提倡自由平等的父亲,也一下子目瞪口呆。先前自信满满的女孩说:“看他们的反应,首次令我失望。”他的邮差出身的父亲,出于自卑心理也不同意这门亲事。倒是她母亲最先想通:“23年来她一直听从我们,我们告诉她白人不比黑人优越,红种人和黄种人跟我们没两样,瞧不起他们是愚昧的行为。这都是我们的教诲,我们却从来没有告诉她,不要和有色人种相爱。”她父亲沉思之后也表示认同,但他告诫:“你们将遇到难以预计的困难,反对你们的还有千千万万的过人,你们得对抗到底。”

  上述3部电影属于黑人精英在白人统治世界中的遭遇个案,《夜晚吞噬了我们》与《塞尔玛游行》则属于黑人为争取权利的抗争。前者是一种间接展示,讲的是一名曾经好战的黑豹党徒重返家园,对以前的种种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观点,不再认同贝雷帽、皮夹克、拎着子弹上膛枪支炫耀的做法,及其以暴易暴的政治主张。与此同时,他也试图重新结合昔日错失了的爱人。《塞尔玛游行》陈述的是1965年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组织“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的故事。这场全程50英里,出发时3200人、4天后抵达时增至25000人的大游行,直接推动了选举权法案的通过。2015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塞尔玛纪念大游行50周年,与民众一起走过了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埃德蒙德佩德斯大桥。奥巴马在演讲中说道:“那些在50年前穿过这座桥的民权抗议者们,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数代人,因为他们对外展示了,非暴力的改变是可能的,爱和希望可以战胜仇恨。”

  《绿皮书》的开始,白人司机也是非常排斥黑人的,太太给来家里干活的两名黑人倒了杯水,他随后把杯子丢进了垃圾桶。出发时大舅子还说:“我赌你肯定会跟那黑佬打起来,不到一个月就回家。”然而一路上,即便遭遇不公对待,音乐家也是努力以尊严去换取尊严,赢得了司机发自内心的尊重。片尾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两人一生都是朋友。2008年11月,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也已经诞生且连任,但是,就像奥巴马在塞尔玛演讲中所说:“只要我们睁大眼睛就能发现,美国的种族歧视并没有完全消失。”

  2019年5月18日

  作者:潮白

  来源:《潮白观影记(辑二):漏声未残》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