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文学自由谈》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该刊2021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引起舆论热议。文章批评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贾浅浅用“回车键分行写作”出来的诗歌爆红,“突显坛乱象”,并认为贾浅浅的诗歌受到赞美,更多是沾了她父亲的光。她的父亲,是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
但凡关注文化领域的人,对一个时期以来的“诗坛乱象”想必感同身受,至于贾浅浅有没有沾父亲的光,只有相关人士才心知肚明,我等毋庸置喙。不过,各国电影中可见,父亲对女儿的关爱该是普遍存在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荷兰等合拍的动画片《父与女》(2000),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且除了钢琴配乐,没有一句对白,但是愈咀嚼愈觉意味绵长。全片以单车为主要道具,反复出现的地点就是树影婆娑的堤坝和岸边。先是父女俩各骑一辆正面而来,上一个坡,到堤坝,下车,父亲把尚且年幼的女儿抱了又抱,还高高举起,然后走下堤坝,划船离去。女儿蹦蹦跳跳地望着父亲的身影消失后,骑车回家。接下来,女儿独自、女儿和三名同学、女儿和男友、女儿和丈夫及两个孩子骑车,遵循同样的路径,倘是路过,女儿则或驻足或回头凝望。最后是年老的女儿推车前来,放在堤坝上,走下干涸的河道,走着走着,发现父亲的小船已被泥沙淤积大部。她蜷缩在露出的船帮旁,似是睡去。未几回头,惊讶地站起,兴奋地奔跑,越跑越变得年轻,仿佛时光倒流。前面,正站着父亲!值此,观众恍然大悟:当初父亲的离去,意味离开了人世!
电影述说了关于死亡、生命赓续和爱的故事,一旦看懂,便会觉得相当感人。女儿独自上坡、逆风时的吃力,象征着失怙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历尽艰辛。那么,父亲在世的呢?
日本《我被爸爸绑架了》(2016)中有个孩子气的爸爸,他的女儿跟着分居的妻子。两个月后,暑假的第一天,爸爸将她从路上接走,声称“绑架”,实际上是带她去旅行。女儿虽然只是在读小学,却鬼马精灵。在内心独白里,她觉得爸爸平时“又麻烦又没话说”,现在也认为跟有着“一头乱草”的爸爸在一起很丢脸。然而几天下来,女儿对爸爸已然难分难舍。尽管惬意的旅行并没两天,他们就落魄到只能捡一顶躺在里面能看到流星的帐篷露营、只能按广告去找便宜的寺庙借住、只能靠双腿长途跋涉……但是,永远那么乐观的爸爸,深深感染了女儿。她甚至提议和爸爸一起逃跑,她可以取出自己的压岁钱。最后,在心满意足地转身离去时,女儿暗暗嘱咐爸爸:“要再绑架我哦。”
美国《我是山姆》(2001)中有个智商只相当于七岁儿童的爸爸,同样有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她妈妈生产后从医院出来,就消失在茫茫人海。“爸爸,为什么会飘雪?”“雪就是会飘下来。”稍大之后,女儿郑重其事地问:“爸爸,上帝是故意让你这样,还是不小心这样?你和别人的爸爸不一样。”在女儿到了七岁的时候,地区教育官员认为爸爸没有能力继续抚养她,便强行把女儿安排在寄养家庭。但女儿哭诉:“我只要你当我爸爸,我只需要爱。”爸爸也用他虽然弱智却无比纯真的爱,最终征服了包括法官在内的所有人。
印度《摔跤吧,爸爸》(2016)中有个典型的“狼爸”,这一个取材于真实故事。他曾经是一名摔跤运动员,最大遗憾是没有能够为国家赢得金牌,于是将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不料妻子第一胎生了女儿,不料夫妇俩尝试了各种能生男孩的偏方,再接连生出的三个孩子还是女儿。但从一次长女次女和男孩的打架中,他看到了她们的摔跤天赋,乃潜心培养。他的要求相当严苛,就像插曲里唱的:“哦,爸爸,请不要这样折磨我们……”但两个女儿分别赢得了全国冠军后,又分别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赢得了55公斤级摔跤项目金牌,为印度体育带来了零的突破。
王颖《千年敬祈》(2007)中有个鳏居的退休父亲。他从北京飞来美国探望离婚的女儿,试图帮助她重新建立生活。但是,父亲早年工作的特殊性使之疏于与女儿沟通,现在女儿又深受异文化影响,双方几乎没有交流的空间。“是不是不开心呐?一个开心的人不会像你这样少言寡语。”父亲小心翼翼地问。当父亲得知女儿与有妇之夫交往,情急之下开口质问,才明白女儿不如意的感情生活与自己当年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婚外恋有关。父亲坦陈“我们连手都没碰过”,那只是特定历史时期被捕风捉影的荒诞一幕,“领导让我承认”,而遭到他的拒绝,他也为此付出了告别自己热爱的火箭工程师岗位的代价。女儿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之后,父女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有说有笑了。多年误解,一朝释然,该是我们文化的鲜明特征吧。
从这几部电影中,我们都看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殊途而同归。贾浅浅的成长,就算沾了父亲的光,也属于人之常情,只是如此平庸之作能够引来那么多评论家的赞赏,才不能算作正常。
2021年2月3日
作者:潮白
来源:《潮白观影记(辑四):忍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