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爱上了你,在看《卡萨布兰卡》的时候。在汽车影院的后排,在迷离的光影里,爆米花与可乐,在星光下,也仿佛变成了香槟和鱼子酱……”1982年,贝蒂·希金斯为他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创作了这首经典名曲,《卡萨布兰卡》是他们共同喜爱的电影。时常见到,此曲被误认为电影插曲,不知何故。毋庸讳言,这部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也征服了我国许多观众的心。
《卡萨布兰卡》(1942)的故事众所周知。时值二战,在卡萨布兰卡这个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北非的最大港口,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三角恋情。“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咖啡馆,她却走进了我这一家。”经营咖啡馆的“亨弗莱·鲍嘉”有着貌似冷漠中立的外表,口头禅是“我不为任何人冒险”,而“英格丽·褒曼”和丈夫的到来,使我们明白他先前那是心如死灰。就如“褒曼”后来所说:“一个女人伤害了你,你就要报复全世界。”几年前,“褒曼”是“鲍嘉”在巴黎深爱的女人,德军占领巴黎前夕他们相约出逃,她却因为得知丈夫死而复生而没有赴约。现在,夫妇像众多等候在卡萨布兰卡以期获取里斯本签证的人一样,也是打算通过这个唯一途径前往美国,虽然难比登天。“鲍嘉”有能力帮助他们,关键是帮还是不帮,尤其在误会消除之后,他们发现都还深爱着对方。“褒曼”的抉择更加痛苦,是和丈夫离去还是和“鲍嘉”留下。电影将双方的矛盾心理演绎得丝丝入扣。
《卡萨布兰卡》还有个意译片名叫《北非谍影》,殊为不确,并不如直译。谍者谁也?“鲍嘉”的确是咖啡馆老板,虽然在巴黎时做过的事情令德军通缉,但在卡萨布兰卡并没有任何组织给他指令。“褒曼”的丈夫也不是,他是尽人皆知的法国抵抗运动领导人。美国《间谍同盟》(2016)故事的前半段发生在卡萨布兰卡,也是二战期间,才比较名副碟影之实。英国间谍“布拉特·皮特”空降在沙漠,他要到卡萨布兰卡汇合接应他的“妻子”,然后共同完成刺杀德国大使的任务。“妻子”十分精明,“皮特”冒充的是法国人,她指出他的法语不错,“但巴黎口音不行”,边说还边给他示范正确的发音。深夜,她让他睡在天台,因为在卡萨布兰卡,这样的话“表示他们刚刚做过爱”,符合小别之后夫妻双方的正常行为。任务完成后,他们双双回到伦敦成婚,未料她实则是德国间谍。败露之后,自杀之前,她真诚地告诉“皮特”:“我在卡萨布兰卡就爱上了你。”
世界上有一些地方,感觉就是为恋爱而天造地设,卡萨布兰卡是为其一。美国《摩洛哥》(1930)也是一出三角恋:美丽的“玛琳·黛德丽”来摩洛哥一间酒吧卖艺,爱上了玩世不恭的雇佣兵,而钱多得“能把整个摩洛哥买下来”的商人又爱上了她。但是,她却对雇佣兵爱得义无反顾。片尾,雇佣兵奔赴战场,商人开着劳斯莱斯载她为之送行。结果,望着队伍开进沙漠,渐渐消失,她毅然脱下高跟鞋,加入了跟在队伍后面她先前所嘲笑的那些“蠢女人”——随军家属当中。电影没有点明地点,但应该就是卡萨布兰卡,“黛德丽”是坐船来的,落脚后她的窗外,有一个高高的灯塔。
《卡萨布兰卡》一经上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跟我们的说法,影响了几代人。美国《当哈利遇到莎莉》(1989)中,男女主人公“比利·克里斯托”和“梅格·瑞恩”是为其一。他们两次谈到这部电影。第一次,两人初识,他搭她的车从芝加哥到纽约,一路上话不投机。对电影的见解更针锋相对。他说:“他想她离开,所以要她上飞机。”她说:“我看她不想留下。”“她当然想留下,你不要跟亨弗莱·鲍嘉在一起吗?”“我不要在卡萨布兰卡度过余生,嫁给酒吧老板。”“你情愿要毫无激情的婚姻?”“神智清醒的女人都这么做,女人很现实,连英格丽·褒曼也不例外。”剧中角色已被他们等同于演员本身了。第二次,已是11年后,她和他都恢复了单身。深夜,他打电话给她,她说在看《卡萨布兰卡》,“哪个频道?”两人于是边看边聊。“鲍嘉”决意自己留下,认为“褒曼”是其丈夫的精神支柱。登机前,“褒曼”情意绵绵地问:“那我们呢?”“我们永远拥有巴黎的幸福时光。”看到这里,“克里斯托”有些激动:“这是电影史上最好的结尾台词。”而促使或曰感动“鲍嘉”的,该是“褒曼”丈夫对他提出的所奋斗事业是否值得的回答:“那不妨问我们为何要呼吸。如果不呼吸,我们就会死。如果停止对抗敌人,世界就会死去。”为了战胜法西斯的更高目标,“鲍嘉”毅然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这个角色的形象所以高大,大约正在这里。
卡萨布兰卡关联二战的官方事件,则是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这里举行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进攻西西里,向太平洋战区增派军事力量,以及集中轰炸德国。最重要的是,要求德、意、日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2021年5月27日
作者:潮白
来源:《潮白观影记(辑四):忍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