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刘选亮

2022-03-16 21:43 来源:南方日报

  人物简介

  刘选亮 男,汉族,1935年2月出生。舞蹈艺术家(舞蹈编导),从艺70年。他创作了一批少数民族舞蹈,填补了黎族舞蹈男子形象的空白,并组建了全国首个南方少女舞蹈团。其代表作品有黎族舞蹈《钱铃双刀》《打柴舞》《野营大军过山来》《三月三》等,苗族舞蹈《开山歌》《村边的故事》《猎归》等, 舞剧《龙子情》《带枪的新娘》《国旗在飘扬》等,大型歌舞《五指山的春天》《潮汕赋》等。他曾获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荣誉称号。

  人物专访:

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 刘选亮:让“南粤山花”香飘海外的舞者

  刘选亮笑称自己与舞蹈结缘,是“命运的安排”。从小,他的兴趣爱好是文学创作,16 岁时却被选入汕头市文工队,由此开启了舞蹈生涯。

  择一事,终一生。从艺70年来,刘选亮从一名稚嫩的文艺青年成长为中共党员;从舞蹈演员到编导,再到南方歌舞团掌门人, 他始终在同一个艺术团体坚守民族舞蹈事业,振兴民族舞蹈文化。

  本着“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创作理念,刘选亮创编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民族风格的优秀舞蹈作品。他与海南黎苗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所编创的《开山歌》等作品,填补了黎苗族舞蹈男子形象的空白。改革开放后,他多次率舞团出访,所编排的民族舞蹈节目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为中国民族舞蹈赢得了尊重和赞誉。

  谈及过往,刘选亮保持一贯淡然如水的处世态度:“过去的成就已经翻篇了。时代在发展, 舞蹈艺术也在发展。我希望年轻人更加传承和发展好民族舞蹈艺术,一代更比一代强。”

  扎根海南,从艰苦生活汲取灵感

  海南是刘选亮舞蹈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站。18岁那年,一纸调令将他从汕头市文工队调往海南歌舞团。此后他便一头扎入海南五指山区,一待就是30年。

  “1954年时,我去到海南。那时刚解放不久,岛上条件很差。我们背着行囊,就靠一双脚,徒步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涧,一头扎进近乎原始部落状态的黎村苗寨。”还不懂编舞为何物的他,反而从艰苦的生活中迸发出创作的热情。

  “山路多,交通不便,村民只能自己开路、开山。年轻人排着队,靠在只容单人操作的悬崖边,轮流凿石埋炸药,等烟雾散去,再拿锤子凿洞,周而复始,直至炸出水渠的雏形。”这份锲而不舍的开山精神,给了刘选亮极大的震撼,从而涌出创作《开山歌》的灵感,一心想要将这昂扬的精神宣扬出去。

  作品最后的定格画面:男演员们高踩着人梯,向上持锤击打,展现了苗族人民“举起大锤把山开,青山当鼓敲起来”的英雄气概。每当演到这里,观众都会爆发热烈的掌声。

苗族舞蹈《开山歌》

苗族舞蹈《开山歌》

  《开山歌》还利用了高空荡绳技术,“就是现在的吊威亚,但在当时是没有的”。这个做法打破了传统舞台平面单一的空间结构,在舞美还不成熟的年代,创造了舞台上的新空间、新视野。

  苗、黎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吸引着刘选亮。他观察民俗活动,琢磨把形体动作融汇成现代的舞蹈语言。在舞蹈《野营大军过山来》中,他将流行于黎族地区的打竹竿自娱活动,经过不断收集、改进和创新,发展成一整套富含技巧、韵律、美感的舞蹈组合。如今已成为表现黎族原生态生活的保留节目,广泛流行。后来,该作品还被北京军区艺术团带到罗马尼亚演出并作为压轴节目, 大受欢迎。

  在黎族舞蹈代表作《三月三》中,刘选亮为男演员设计的依据生活形态和祭祀活动的动律融合成昂扬向上的出场动作,更成为黎族男子舞蹈的标志性动律,填补了黎族舞蹈男子形象的空白。

  坚守舞团,将“南粤山花”带出国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经济浪潮的冲击,先后有30多名业务骨干离开海南歌舞团。在舞团面临溃散的情形下,刘选亮临危受命,出任广东民族歌舞团(现南方歌舞团)团长,带领全团完成从海南搬迁到广州的繁重工作。他从零开始,抓机制改革、组织创作和演员队伍建设,带领舞团坚守在民族艺术阵地上,艰难前行。

黎族舞蹈《野营大军过山来》。中间解放军团长饰演者为刘选亮

黎族舞蹈《野营大军过山来》。中间解放军团长饰演者为刘选亮

  这一时期,他不断创新艺术手法,创作了《踩波曲》《野营大军过山来》等一批展现新时期精神面貌的作品, 以清新的舞蹈风格和充满想象力的动作设计,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在与陈翘合作的《踩波曲》中,以浪漫的舞蹈手段, 展现中国第一代女子潜水员的飒爽英姿。“我们用蓝色的男子群舞表现碧波荡漾的海水,洁白女子群舞表现海石花,来衬托5个女子潜水队员的勇毅和美丽。”讲到兴起处,他还起身比划起了海浪的动作。

  担任广东民族歌舞团团长的19年间,他积极推动海南黎苗族歌舞在国内外传播,多次率团出访越南、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将民族舞蹈文化带到异国他乡。为表彰这支扎根基层的文艺队伍,广东省人民政府特授予该团“南粤山花”的荣誉称号。

  时至今日,刘选亮依然清晰记得国外演出的盛况。“《打柴舞》演完,回国前夕,应观众要求,把长竹竿锯成小段,签上演员名字送给他们。《草笠舞》就更受欢迎了, 道具不能送,大家只能和演员合影留念。”民族舞蹈艺术 大受欢迎,这让他十分骄傲。“特别是参加各国联欢节, 跟欧美团队一起演出时,我们总是最受欢迎的团队之 一,是亚洲节目的代表。这说明广东民族舞蹈的艺术水 平是经得起考验的。”

  1984年,热爱写作的刘选亮在《南方日报》发表《“南粤山花”狮城盛放》一文,记录了时年6月参加第五届新加坡艺术节的盛况:“观众对每个节目都报以潮水般的掌声。演出结束还起立鼓掌,迟迟不肯散去。”

  他在文中写道:“这不仅是因为富有乡土气息的歌舞牵动了为数众多的华族人民的绵绵情思,更因为观众从多姿多彩的演出中形象地加深了对中国少数民族及其艺术的了解。”

  伉俪同心,为岭南舞蹈鼓与呼

  刘选亮与妻子陈翘堪称艺坛的模范伉俪。两人是潮州老乡,同为舞蹈艺术家兼编导,又携手从事着共同的民族舞蹈事业。

  风雨同舟60载,他们在事业上互相扶持,互相成就。1992年,他们分别担任总导演和艺术指导,携手创编了大型舞蹈史诗《潮汕赋》并在汕头市首演成功,获得广泛赞赏。退休后,两人仍致力于与舞蹈艺术有关的社会工作。刘选亮极力支持陈翘提出的“ 岭南舞蹈”的概念,认为广东舞蹈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将岭南民间舞蹈、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创作出更多贴近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近年来,以刘选亮、陈翘为核心的南方歌舞团创作团队连续在岭南文化的重要支系、客家古邑河源创编了三台晚会:为河源举办的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创作大型歌舞晚会《古邑情 客家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创编了极富客家特色的大型歌舞《千年古邑 红色河源》,填补了河源地区大型红色题材歌舞展演方面的空白;为河源打造特有文化旅游名片而创编的大型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尝试将舞蹈艺术与文化旅游结合,专为这台舞台秀设计修建并命名的“ 桃花水母”大剧院,也成为河源市文旅地标之一。

  年届九旬的刘选亮始终认为,蕴藏在人民中间的民族文化是无尽的财富,没有民族灵魂的文化是无法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守正不等于守旧,守正更要创新,只有立足于民族根基上发展舞蹈艺术,才能代代有传承,让祖国的文艺花园永远繁花似锦、万紫千红。

  记者:徐子茗

  实习生:何蕊诗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杨智明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