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两件广东最早书迹 一件是儿科医生写的 一件是道士写的

2022-08-22 10:11 来源:广州日报

  唐懿宗十一年(870),朝廷任命了一位浙江丽水县丞,名叫范隋。

  作为辅佐县令的主要助手之一,县丞大致可以类比今天的副县长,主要负责处理文书、教化风俗等。这个职位的级别并不高,大约是八品,所以我们今天并没有能在史传中看到有关范隋更多的记载。

  如果没有其他更多的突出际遇,县丞范隋的名字大概率会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

  但是过了119年之后,范隋的一位后人出生了。他就是文武兼能的宋代名臣范仲淹,他还培养出非常杰出的儿子范纯仁。父子两代名臣,成就一段佳话。

  此时,范隋的那份县丞任命文书——《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仍然作为传家之宝在范家后代手里代代传承。

  南宋绍兴三年(1133)八月,时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范正国(范隋七世孙、范仲淹之孙、范纯仁子)将已残缺的告身重新装裱,并陆续邀请当时的俊彦名流题跋。

  经过不知多少道的流转,这份告身现在由南京博物院收藏,并在广东省博物馆8月19日开幕的“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中展出,并且极少有地在公众面前全卷展开。于是,我们能在这件纵35.5厘米,横1043厘米的绫本告身上,看到范正国、汪伯彦、章杰、王安中、吴升之、刘昉、宋瀚、程敦厚、周聿、马居中、赵奇、许忻、曾几、吕稽中、吕坚中、刘岑、赵戬、吴曾、谭惟寅、任希夷、曹鉴、高昌偰、钱大昕、潘奕隽、王鸣盛、陈銮、陆润庠、郑孝胥、丁宝铨、倪思宏、刘树森、丁怀棨、鲍典勋、黄以霖等30多家题跋和钤印,纵贯宋、元、明、清四朝,直至上世纪初期。

  遗憾的是,告身主体的字迹已经漫漶,除了“我”“奉”等两三个各不连贯的单字外,可以说什么也看不清楚,其内容自然无从知晓。

  但这件作品对广东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其中的刘昉书迹,是目前能见到的广东人最早的传世墨迹,比历来被认为是岭南墨迹存世最早的白玉蟾要早六七十年。

  刘昉,字方明,出自广东潮州桃坑刘氏。宣和六年(1124)进士,因历官礼部员外郎、潭州知府、龙图阁直学士。1142年,刘昉任荆湖转运副使,而范正国任荆湖转运使。刘昉题跋共十一行,字体楷中略带行,行笔疏朗轻松,高古淳朴,有书卷气。

  刘昉是医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儿科医家,他所编著的《幼幼新书》共40卷,设667门,凡一百余万字,是中国古代儿科学中的一部巨著。书中收集的内容涵盖生理、病理、辨证、诊断、治则、方药、用药规范、护理、预后等,许多内容还是文献中首次记载,收集的新生儿病种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全面反映了古代儿科学的各家学说和学术争,可谓集宋以前儿科之大成。由于此书规模宏大,当编至38卷以后,刘防积劳成疾 ,卧病不起 ,由其接任者荆湖南路转运官楼踌继续主持编写,将最后两卷合为一卷 ,另汇集历代求子方论作为首卷 ,将40卷书稿编纂完毕。刘肪在病榻之上仍念念不忘《幼幼新书》,临终时对主管学事的湘潭县尉李庚说 :“《幼幼新书》未有序引,向来欲自为之 ,今不遑及矣,子其为我成之。”李庚深受感动,欣然应允写序。最终,刘昉没有能够看到该书的出版就与世长辞。

  记者了解到,2004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广东历代书法展”时就想借展《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卷,可惜未能如愿。如今真迹现身羊城,怎能错过?

  刘昉虽然留下了广东目前所见最早的书迹,但他并非以书法名世。岭南第一位真正意义有影响力的书画家,当属白玉蟾。

  展览展出南宋白玉蟾的草书《足轩铭》卷(原件只展1个月),纸本,纵32.5厘米,横8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蟾,道教全真南宗祖师,南五祖之一。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等。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后因母亲改嫁到广东,改为白姓,易名为白玉蟾。他是岭南书画史上较早扬名于岭外的书画家。在宋以前, 岭南少有书画名家。根据历史记载,在唐代,仅有以政绩著称的张九龄善书法, 绘画方面则主要有擅画山水的张询和善画龙的僧徽。诗书画兼擅的白玉蟾使岭南美术开了新篇。馆方专家介绍,白玉蟾擅长多种书体,他的草书上追晋人,得“二王”遗韵,行书则深受北宋黄庭坚影响,笔法苍劲老健,纵横舒展。遗憾的是,他传世书迹极少,据说仅寥寥五件,目前所知主要有草书《足轩铭》卷、上海博物馆藏的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等。《足轩铭》卷为时年33岁的白玉蟾为友人周耍长高士所书,作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

  白玉蟾少年天才,七岁能诗词,十岁到省城考童子试。主考官命赋织机诗,他应声咏曰:“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主考官觉得他太“狂”,不予录取,“遂拂袖归”。成年后游学各地,研览三教精要,在罗浮山师事道教南宗第四代宗师陈楠。陈楠逝世后,白玉蟾继承衣钵,积极传道,往返于罗浮、莲花、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名山,足迹遍及南方数省。嘉定十一年(1218),他莅临江西西山,适逢宁宗降旨建醮玉隆宫,使者慕名邀其主事。一时轰动四方,观者如潮。接着,白玉蟾被邀请到九宫山瑞庆宫为国主醮,声名大振。嘉定十五年(1222),他被朝廷诏见临安,纵谈时事,大展经论,却被朝中权贵蔑为哗众取宠,遂不得用。从此他专心传道,云游四方。

  元明以来,白玉蟾不仅在道教中具有很高地位,而且在民间社会也有很大影响。

  学者詹石窗教授将白玉蟾视为“道教宗师第一文笔”,认为他在诗文书画、琴棋鉴赏等领域都留下了宝贵遗产,影响远超道教文化之外。《书林纪事》这样描绘作为书法家的白真人:“宋真人白玉蟾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喜欢饮酒,不见其醉,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他对自己的书法水平也颇为自信,曾言“得句直疑无李白,草书真个过张颠。”

  《足轩铭》收藏者众多,大家云集,如明人项元汴言:“用意超逸,作书有晋人格度”;清荣郡王言:“草书有龙翔凤翥之势”。

  在展览里看到这样的作品,令人有与古人对话般的感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粤博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