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郑华电影的岭南影像”沙龙举办,聚焦广东电影的美学探索与传承

2025-11-10 16:46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金哲华、韦林含

  11月7日,珠影电影沙龙第七期“郑华电影的岭南影像”在广州举办。导演兼编剧郑华、演员陈锐、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刘海玲齐聚现场,围绕郑华跨越三十年的电影创作展开对话,探讨郑华镜头下的岭南精神与人文情怀,共话广东电影的美学追求与传承。

  扎根岭南,用镜头记录时代与人

  从1987年担任编剧和摄影的《给咖啡加点糖》,到2017年执导的《南哥》,活动通过“片段放映+导演拆解”的方式,由郑华系统回顾自己三十年间的十部作品。十段影像串起动人的艺术轨迹,既是郑华创作历程的见证,更是岭南影像变化的记录。

  演员陈锐分享了与郑华合作的经历,他坦言,在《给咖啡加点糖》中的角色演绎是一次突破:“我与角色差距挺大的,但我又很喜欢这个角色。一开始我想放弃,但和副导演聊完又决定试一试。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完成,我才真正松了口气。”

  刘海玲用“扎根岭南、心系家国、人文关怀、诗情画意”四个关键词概括了郑华导演的创作特质。“郑华的镜头从未离开广东,他的作品不仅呈现了岭南文化的肌理,更传递了敢为人先的岭南精神。”她特别指出,郑华是早期都市电影的探索者,《给咖啡加点糖》敏锐捕捉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新旧传统的碰撞与活力。

  “郑华是我的同龄人,他对我们这一代人鼓舞非常大。”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青宫电影城策划总监祁海对郑华的创新精神深表敬佩:“郑华最可贵的是敢为人先,有目标地创新。《南哥》中的扶贫干部被塑造成‘喜剧人’形象,不是忧心忡忡的,突破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刻板表达。”

  薪火相传,在务实与创新中前行

  作为珠影集团的电影文化交流平台,珠影电影沙龙关注青年电影人的成长。本期活动特邀多所高校电影专业学子参与,与资深电影人面对面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传承电影创作的初心与匠心。

  演员陈锐就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与青年学子分享见解:“AI是手段,艺术需要知识积淀。首先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再用技术为自己服务。”他鼓励年轻人厚积薄发,夯实创作根基。

  刘海玲副会长寄语青年电影人要“务实”与“创新”并重:“既要沉到生活中去,感受人性人情的温暖;也要勇于创新,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利用技术,还是将技术融入艺术想象,都是年轻人需要迎接的挑战与应当承担的责任。”

  郑华导演从创作心态角度给出建议:“创作者要持续培养想象力、保持童心,这种状态与年龄无关。同时,世界观、价值观要端正,这是创作的根基。”他特别提到,当下可以用潮汕话、粤语拍电影,广东电影人的创作空间更加广阔,年轻创作者有了更丰富的素材。

  面对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郑华勉励年轻创作者“不能偷懒”:“从胶片到数字,变化再快,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身。有些朋友给我看的剧本,一看就是AI生成的,创作不能走这样的捷径。”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金哲华

  实习生 韦林含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