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野生动植物标本和科学画展于5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展出。日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师生共同参观广东省野生动植物标本和科学画展。此次观展活动由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发起,旨在帮助广大师生了解华南教育抗战史,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展览以标本展出、绘画作品、影像资料等多元形式进行内容呈现,提供多维、具象的观展体验。纪录电影《同学们》相关内容的展出引发了师生的关注。《同学们》呈现了抗战时期华南多所学校坚持办学的历史,电影中记录的蒋英,正是在植物科学方面做出贡献的先辈。
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一幅油画的画面人物,是电影《同学们》讲述的重要人物之一蒋英。蒋英时任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粤北教育抗战的峥嵘岁月里,蒋英以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学识,守护着祖国的绿色宝藏,为我国植物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学生跋涉于粤北的深山丛林中,采集植物标本,对岭南的植物进行了细致采集与分类研究;在日军占领坪石前,及时将四万多件标本转移到二十里外的山村,抗战胜利后,又将这些标本运回广州。蒋英根据多年研究,摸清了我国本土蛇根木及其近源种的资源,为我国医药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在了解粤北抗战教育史后,同学们被先辈们的精神打动。“即使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先辈们也坚持专业要求,采集标本、鉴定植物、坚持科学研究,这是让人敬佩的科研精神。”
纪录电影《同学们》相关展出内容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戚同学表示,“今年是华农115周年校庆,这次的图片展览从一个宏观的历史视角,展现出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科研历史。”戚同学也一直留意着纪录电影《同学们》的动态,“这样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电影,希望能够给粤港澳三地青年传递更多正能量,以后大家可以多交流沟通。”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吴永彬教授表示,展览的内容也和这几年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所做的事情息息相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先辈们还能坚持科研、采集标本。“今天,我们将这些植物用标本、油画、水粉画等等各种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致敬我们的先师。”在吴永彬看来,此次展览作为华南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有利于加深师生们对历史的了解,增强专业归属感,有利于学科的传承发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梁迪宇认为,“植物科学化,既有艺术表达、科技成分,又有人文素养。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电影的形式能让大众更加直观去感知这段历史。纪录电影《同学们》的推出,有利于激励年轻一代感悟先辈的光辉精神,积极扎根一线开展研究工作。”扎根一线进行研究,也是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持续推动的。自2014年以来,开展“三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通过深入乡村基层,助力广东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各方面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雪梅对纪录电影《同学们》表示期待,她认为,不仅是规划、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院校的学生需要了解这段历史,更要通过电影的传播力,让更多的学生以及社会大众了解华南教育抗战史。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金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