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根据“全国模范教师”“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事迹改编、由广东群星影业传媒集团领衔出品的电影《音乐课》在吉安、泰和两地举办首映式。
导演周勇携演员许之糯、李响、艾晓、肖淦尹等主创一同亮相,电影原型肖惠文及其竹笛班成员也来到首映现场助阵。主创团队与现场观众互动,分享了影片的创作过程和拍摄趣事。两地共计一千余人参加首映活动。据介绍,影片在继北京、南昌、新余等地举办首映、试映并获得良好口碑之后,终于在国庆迎来了国庆点映活动。影片将于10月15日起在全国上映,预计上映期限三个月。
据悉,电影《音乐课》由江西省教育厅,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吉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中共泰和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由广东群星影业传媒集团、江西电影集团、南方新闻网、江西江报融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泰和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
《音乐课》剧本获得“夏衍杯”, 好剧本才能打造出好电影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乡村小学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而且音乐课作为‘副科’,更是常常被忽视或取消。然而,音乐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了解肖惠文故事之后,在创作《音乐课》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教育的现状,才决定拍这部电影。”编剧们在创作前去过多地采风,电影《音乐课》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为把该片打造成精品,周勇组织了强有力的编剧导演团队,多次来到泰和县水槎乡,进行考察采风,采访了肖惠文、该校学生和留守孩子的家长,剧本也经反复修改,最终成为了第17届“夏衍杯”电影剧本征文的获奖作品。“好剧本才能打造出好电影。”为将这部电影打造成电影精品,周勇先后在广州、南昌组织了多场专家研讨会,为剧本把脉问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剧本。采风、修改、润色,历经十稿打磨剧本,最后确定开机。
肖惠文获得多项荣誉,故事原型原来是他
《音乐课》原型肖惠文是泰和水槎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的“90后”音乐老师,他在乡村音乐教育不被重视的情况下成立了竹笛兴趣班,结合当地畲族“以竹为生”的特点,悉心教导孩子们学笛、制笛,坚持了6年,一步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音乐才能,把竹笛教育做成水槎乡中心小学的特色。肖惠文坚持用竹笛给学生教笛的故事,被新华社、央视、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后,肖惠文先后荣获首届“江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第25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2024年首季“江西好人榜”“江西省中小学最美老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影片讲述的是梦想成为竹笛演奏家的主人公周鸣(片中名)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任教,这里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音乐课形同虚设,梦想和现实的落差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为了回到城市,周鸣通过开设竹笛课获得调任的机会,却因为逐渐与学生们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对自己的人生和追求也有了新的认识,最终决定扎根乡村、坚守音乐教育的感人故事。
影片首映好评如潮,观众反响热烈
影片在国家电影局审查通过之后,先后在北京、广州、南昌、新余、吉安、泰和首映、试映,先后近万人观看了该片。影片的首映和试映,每一场都赢得了不同观众群体的掌声,赢得了首轮口碑和社会各界好评。
观众们表示:“在感受温馨故事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江西泰和秀丽的山色风光,以及畲族独特的畲族文化等。”“江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省,有很多类似于片中的‘天湖山小学’,它们的教育资源和美术、音乐老师等都很匮乏,希望这部电影能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音乐课》不仅是一部电影,它是向社会各界发出的深切呼唤,影片能激发大家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在新余学院巡映时,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表示,“本来不知道毕业后找什么工作,但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有了目标,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做一名像肖惠文那样的人民教师。”
许多年轻的观众纷纷表示:“农村影片我不太喜欢,但这部电影我出乎我的意料,超喜欢,这部电影不但故事十分流畅,片中的青山绿水,还有鸡鸭牛群、小溪流水都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丽,电影宛如一幅绚丽的乡村多彩画卷,深深的吸引了我;而且主题歌《点亮梦想》旋律优美、动听,让我心往神怡。”“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深处被震撼到了,这部电影让我更了解了乡村教育的现状和乡村教育的迫切需求。” 不少师生表示,片中竹笛班的同学们和罗校长挽留周鸣老师的戏,经竹笛班小演员和校长的深情演绎,把观众感动得满脸泪水。“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觉特别欣慰,因为影片呈现了乡村学校几年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小学的希望。”“电影超美!片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场景,比如天湖山、珠陵江,还有绵溪村、古坪村、爵誉村,都是第一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大气、壮阔、美丽;还有我们之前对肖惠文的故事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现在是立体全面地呈现,非常感动和自豪,我们十分喜欢这部电影。”泰和不少观众如是说。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