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致远三十载!1993年,首届南国书香节在流花湖畔举办,至今已有30年。
今年是南国书香节30周年庆,主办方策划了南国书香节三十周年特展,搭建“书香专列”,展示历届书香节门票、藏书票、优秀海报等,唤起读者们的书香记忆。今日是本届书香节最后一天,书迷们可以去“淘”更多好书。
被唤醒的记忆
2005年的门票标价5元
记者看到,“书香专列”的一面墙展示了16幅历届海报,色彩斑斓,各有特色。如2022年有3幅,不同的图案设计,突出主题“阅读粤精彩 一起向未来”。另一面墙是媒体报道报纸拼贴,展示了不同年份的多张旧报纸,登载的多篇对南国书香节的报道,记录了书香节的盛况、全民阅读的热潮。
书香节门票展示也涉及了多个年份。2005年的门票,标价5元,票面元素丰富:票上印着大大的“书”,还有五羊雕塑,这一年的主题是“文化荟南国 书香飘岭南”,地点在花城会展中心(广州赛马场)。2012年的门票分绿色的平日票、蓝色的通票。2016年的门票,设计更为简洁、明了,门票免费。
书香节的纪念章也别具特色,如2015年的纪念章为5枚,分别是南、国、书、香、节;2016年为4枚:智、慧、书、香;2021年也是4枚:强、国、有、我。
老照片记录多个精彩瞬间
2023南国书香节三十周年特展历程墙,十分特别。通过图文的形式,呈现了南国书香节三十周年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多个精彩瞬间,包括《2005南国书香节图书展台》《2008南国书香节开幕式》等。
第一个展板有两张照片,拍摄于1993年,其中一张呈现了广大读者等待进场购书的场景。照片上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有的人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显得十分隆重。另一张是场馆内的景象,首届南国书香节适逢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陈列毛泽东专题图书100多种,举办“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出版业研讨会”。据介绍,1993年,第一届南国书香节举办。展销图书7万多种,当时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省级大型群众读书活动,第一个展销港台图书的书展,第一个引入商业广告的书展。
1995年的三张老照片,分别展示了1995南国书香节,广东省新华书店向山区人民致意;广东教育出版社《新三字 经》发行情景;南国书香节现场。
2007年与众不同,广东省委宣传部决定,南国书香节每年举办一届,并与举办多年的羊城书展二展合一,明确了以“阅读”为主题的办展思路。2007年的3张老照片展示了当时的盛况,全场图书8折,展馆人潮涌动。
到了2010年,《2010南国书香节主宾馆(广西)开馆仪式》《2010南国书香节地铁专用通道》等,展示了南国书香节的规模更为盛大。也就是这一年,南国书香节纳入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十项工程,并移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设立主宾馆(广西),首次与广州地铁合作,在地铁站设置“南国书香节”读者专用通道。
被勾起的情怀
每年都去“感受书香的气氛”
读者张嘉平,是一名退休人员。2010年,南国书香节移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举办,从这一年开始,张嘉平开始和书香节“结缘”,此后每年,他都参加书香节,购买书籍和一些文化用品,拍一些图片,“感受书香的气氛”。
记得当时,书香节要凭票进入,不少门票通过一定途径派到单位,门票在书香节现场也可以领取,非常方便。他对2013年印象比较深刻,这一年南国书香节首设香港文化主题馆,集中展销香港的精品出版物,便于内地读者从各方面了解香港。
张嘉平说,这些年来,书香节规模越来越大,有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现场购买发展到可以网上购买;由现金或信用卡支付增加至可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由原来只有市级举办逐步扩展到市、区和与省内相关县级市共同举办;由原来只安排白天展购,增加到晚上举办一些欢庆嘉年华活动;由原来只是单纯买书发展到作者开始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互动;由原来单一的阅读方式转变为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存。
南国书香节的场馆设置也不断提升品质,如专设老人通道、印发购书指南,出入口分离设置等。
20日,他又逛了一次,重点看书、看各展馆,感受非常深刻。张嘉平说,南国书香节已打造成一个阅读品牌,海量的图书、丰富的活动、多元文化的展示,在全省营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身在广州,我觉得很有感触,很感动,这真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
信息时报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南豆 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