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郭昊奇)8月21日,“一纸侨乡情,家国赤子心——《侨批》图书分享会”在2023羊城书展琶洲主会场举办。
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高东辉、广州华侨博物馆副馆长罗兴连、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陈列部副研究员、策展人陈嘉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黄超围绕图书《侨批》以及“侨批”文化进行座谈分享。
活动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主办,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广州华侨博物馆承办,江门市博物馆、广州购书中心、广东人民出版社协办。
《侨批》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介绍了一段广大侨胞勤劳拼搏、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笃求诚信的历史。其在海内外以汉英双语同步发行,对普及、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侨批”,指的是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批”为广东潮汕、梅州地区和福建地区对书信的俗称),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
因具有“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的重要价值,“侨批”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极其珍贵,具有原生态的价值,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从昔日的“寄回来”,到如今的“走出去”,侨批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多年,但这种产生于民间,流转于民间,收藏于民间的文化却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这种文化反映的是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
分享会上,嘉宾与观众现场朗诵《百年侨批》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声情并茂的朗诵传递着深重的情感,仿佛带领观众回到了百年前,亲身体会着一封封侨批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