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用微信付钱。韶关启明北菜市场升级改造后赢得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吴伟洪 摄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感叹:“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后来,他将听韶乐的感受进一步总结为“尽善尽美”,可见其对韶乐的情有独钟。
广东北大门韶关,因相传舜帝来此巡奏韶乐而得名,是韶乐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传承,“尽善尽美”如今在这里得到新的诠释。打造“善美之城”,成为这座粤北重镇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确立的城市发展新定位。
韶关之善,善在人心;韶关之美,美在风物。今年3月,韶关正式启动“善美之城”建设,以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进市民文明素质,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交出两个文明建设的优秀答卷。
韶关市明确创文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必须“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韶关市党政领导强化对创文督导检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各区、县党政负责同志也纷纷行动起来,强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各职能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强力整改,迅速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韶关市委书记莫高义强调,韶关将举全市之力,树立精准意识,实施精准创建,着力补短板、筑基础、促提升,打赢文明创建攻坚战,为开启新一轮创建、2020年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基础。
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城市环境焕发新貌
整治鹅坑桥等8个内涝点,彻底改变了韶关市区逢雨必涝的状况;整治西河桥头、五里亭东桥头等6个交通节点,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现象;对启明北市场、兴隆市场等农贸市场的改造,大幅改善了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建设截污管网,加固河堤,实施市区景观亮化,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小岛慢行系统,让改造后的环河沿线成为韶关的亮丽名片……
去年以来,韶关启动城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努力让城市环境焕发新貌。城市的核心是人。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截至目前,韶关已完成城市综合功能提升项目24个,完成投资额52.6亿元。
韶关市安排专项资金补齐短板,启动了韶关市区主次干道路面“白改黑”工程及“六乱”整治。通过整治,城区大部分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六乱”现象得到了遏制。为缓解停车难题,大力推进停车位划线工作,近期韶关拟在市辖三区增设停车位约4000个,其中,武江区2000个、曲江区474个正在建设中,浈江区将建设约1500个;目前已在部分路段新增停车位600个。
推进“善美韶关”建设涌现一批形象大使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韶关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塑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深入人心,形成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全城涌现一批又一批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先进人物,他们是鲜活的价值观,可亲、可敬、可学。“韶关好警察”、“韶关好医生”、“韶关好工匠”、“文明旅游好司机”、“美德少年”……成为“善美韶关”的形象大使。截至目前,韶关已有1人当选“感动广东”十大人物,3人获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60人荣获韶关市道德模范称号。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韶关有2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5人获得广东好人荣誉称号,近200人被评为韶关好人。
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一系列文明风尚倡导行动深入开展,让文明成为市民的习惯。韶关开设了“创文360”媒体监督平台,重点曝光文明创建存在的问题,同时发动市民采取随手拍、网上反映等形式进行监督,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共同建设“善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