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韶关开幕

2025-05-15 21:34 来源:南方网 周存

  五月的韶关,丹霞流彩,古韵生辉。5月15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物局)、韶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东韶关召开,拉开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的序幕。

  本届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大会,紧扣“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聚焦“博物馆与社会参与”“博物馆文旅融合”“博物馆建设运营趋势”三大议题,共同探索人文湾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来自广东省内外的500多位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韶关,共同探讨大湾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方法和新方向。

  会场外同步开展大湾区文博相关科技产品和服务展示,现场设立有数字体验区、文创体验区、社教活动体验区、展览展示区、相关产业区和馆企合作签约厅等板块,与大会主题“博物馆引领文旅消费新热潮”相契合,激发文化消费热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大湾区博物馆发展走在前列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表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承载着经济融合发展的使命,更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400余座博物馆星罗棋布,馆藏文物超百万件,从岭南古邑的千年商道,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从近代革命的红色记忆,到改革开放的创新基因,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湾区人民的精神血脉。

  近年来,大湾区博物馆界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经济、区位地理、国际交流、人才高地等资源优势,在文物展览交流、文物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发展、文博数字化、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传承湾区历史文脉、建设魅力人文湾区发挥重要作用。

  谭平指出,近年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陆续赴香港举办“从湾区启航——‘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同一屋檐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和“中华文明溯源”展;赴澳门举办“同根连枝——澳门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和“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展等展览,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如此,中心与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南山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等知名文博机构保持长期战略合作,成功引进举办“波斯文化艺术大展”“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意大利庞贝精品文物展”“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西方人物画展”等系列国外精品展,深受观众喜爱。

  广东博物馆数量质量同步提升

  广东作为大湾区的一部分,全省共备案博物馆40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62家、非国有博物馆143家,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五位。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12家,其中一级15家、二级46家、三级51家,定级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博物馆事业取得新突破——广东省博物馆成功入选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华南地区从此拥有一座国字号的重点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成为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深圳市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广东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全省博物馆藏品管理实现统一标准和动态管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各县区级基层博物馆年巡展超过200场,进一步完善优质展览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全省有21个展览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2个展览入选全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过去一年,大湾区博物馆交流成果显著。广东省博物馆《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出,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南越王博物院等《同一屋檐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从湾区启航——“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展览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广东省博物馆《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民俗影像藏品整理与文化价值利用》获中国博物馆协会资助。

  千年文脉铸就韶关文博根基

  韶关古称“韶州”,有2100多年建城史,素有“岭南名郡”、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此交汇,珠玑姓氏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各放光彩,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韶文化”。

  早在12.9万年前“马坝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出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士;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关弘法37年,韩愈、苏轼等文豪留下不朽诗篇;孙中山先生两次在韶关誓师北伐,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辉足迹。这片土地坐拥石峡遗址、南华寺、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满堂客家大围等一大批享负盛名的历史文化瑰宝。

  作为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所在地,韶关市目前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全省第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全省第二;省级红色革命遗址502处、全省第三,千年文脉铸就博物馆建设的坚实根基。

  近年来,韶关市建成全省唯一以长征为主题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形成12家公共博物馆协同发展格局;启动9个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利用项目、6个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建设,高效承办纪念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全国客家文化博物馆联盟年会等重磅文旅文博学术活动,特别是“南粤明灯—省委旧址·行”系列活动成功入选国家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让全市文化文物、博物馆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5月16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之一,《古虞名郡 风度韶州》将在风度阁正式开展,以创新科技与历史叙事交融的沉浸式展陈,打造可听、可触、可感的立体文化场域,通过“大专题+小故事”的叙事手法,浓缩韶关自先秦至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辉煌成就,全方位展现韶关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风貌,为市民游客打开一扇触摸“韶文化”的窗口。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卢绍聪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