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金叶子、铭款银铤、酱釉罐、嵌宝石戒指……“南海I号”出海前都带了什么物资?来南越王博物院一探究竟。7月3日,“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幕。这是南越王博物院继2021年举办“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之后的又一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
展览由广东省文物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海丝申遗办指导,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
“南海I号”曾经到广州,从广州港离岸
展览分为“南海I号”的困惑、“南海I号”的旅程、广州出发的密码三大部分,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及文献研究基础上还原“南海I号”的航行轨迹,再现南宋时期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告诉记者,此次展览自筹划至今历时一年多,汇集了国内12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文物为首次展出。
“南海I号”沉船自发现至今三十余年,其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仍有许多谜题尚待解开。此前,“南海I号”沉船出水酱釉罐多被认作是福建泉州磁灶窑产品,也缺乏证据表明这艘船与广州的关联。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地层出土的酱釉罐,成为改写这一结论的关键性发现,证实了“南海I号”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部分酱釉罐产自南海诸窑,明确了“南海I号”来过广州,并从广州离岸。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展览“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利用、转化最新研究成果,以全新的切入点再次聚焦“南海I号”,向公众共享“南海I号”新发现,让考古学惠及公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南海I号”出土“淳熙十年”印文酱釉罐以及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青白釉印花双系罐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它们的发现对推测“南海I号”的年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挖文物信息,重构“南海I号”航行路径
“南海I号”上装满了金银铜货币、黄金奢侈品、瓷器、铁器、铜器、漆器等。此次展览通过船上出土文物中蕴藏的丰富信息,重构“南海I号”的航行路径:潮起两浙—风华刺桐—扬帆广州。
“展览的特点之一,就是首次将古代货物生产基地—商品集散地—贸易路线联系起来,用全新的叙事方式、全新的视角解读‘南海I号’,力图重构更加完整、清晰、生动的宋代海上贸易历史图景。”李灶新说。
“潮起两浙”精选了大批“南海I号”出水的金银货币、景德镇瓷器以及龙泉窑瓷器精品,再现两宋时期两浙沿海港口“海舶云集”的繁华景象。
“风华刺桐”部分展出了“南海I号”出水的福建窑系代表精品,展现南宋时期福建发达的陶瓷制造业。
“扬帆广州”集中展示了一批遗址出土的宋代器物,通过关联文物凸显广东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揭示广州海贸长盛不衰的密码。
此次展览中还加入了“纲首日记”这一创新元素,通过船长的视角讲述他们的经历、所见所闻,与观众实现古今对话,给观众带来更多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与参与感。
南越王博物院研究部潘洁在现场介绍:“‘纲首日记’虽然是虚构,但我们综合了历史文献记载,具有一定逻辑线索,同时也增加了观众观展的趣味性。”
串联粤港澳文化遗产,讲好湾区“海丝”故事
展览“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凝聚了广州、香港、澳门、深圳、惠州、佛山等多地文博单位的力量。展览立足湾区,放眼全球,以大湾区界域的历史视角重新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提炼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广东符号。
广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罕见的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始终的重要城市。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形成了以广州港为中心,香港、澳门等地为中转的多层次贸易港口体系。
展览展出了大批香港九龙圣山遗址、香港大屿山竹篙湾遗址、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出土,产自国内各窑口的瓷器,这些遗物是中国瓷器从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实证材料。
展览利用实物和史料,将粤港澳三地的遗产点及相关历史信息、故事进行有效串联,通过价值挖掘强化文化遗产的关联性,立体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在大湾区留下的足迹。
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8日。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3年7月3日—2023年10月8日
【部分文物赏析】
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青白釉印花双系罐(南宋)“南海I号”出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介绍:此罐底有墨书“癸卯岁次”字样。癸卯年在南宋期间共出现两次,一是淳熙十年(1183年),二是淳祐三年(1243年)。结合“淳熙十年”印文罐与“淳熙元宝”年号铜钱,基本可确定“南海I号”沉没时间是在1183年或之后不久。“郑尽金”据考证应是南宋时期福建泉州德化三班村瓷窑的经营者。
“霸南街东王助教□”铭款金叶子(南宋)“南海I号”出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介绍:金叶子,也称叶子金,是南宋时期流通的折叠薄片状黄金货币,具有携带方便,易分割的特点,非常适宜远洋贸易。金叶子一般戳打铭文,折叠后的四角常錾刻地名。这一片金叶子正面中央戳印“王助教□”,四角戳印自上向下排列的“霸南街东”。助教是南宋时期州中散官,官阶较低,以官位标记货币或许有彰显信誉与广告之用,“霸南街东”表示打造该金叶子的金银铺所在。
墨书“公使”文字青白瓷碗底(北宋)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南越王博物院藏
介绍:公使库是宋代在府、州、军等地方官府设置的管理公使钱物,为地方官员定期举行宴饮以及接待过往官员、外国使节等提供公用物品和经费开支的机构。宋代广州设有公使库、公使酒库和公使醋库等。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宋代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的行政官署所在,宋代广州公使酒库也设置在此。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出土了北宋墨书“公使”文字青白瓷碗底,据《元大德南海志·旧志诸司仓库》记载“(经略司)公使酒库,在州治东庑”,可以说这个碗底是宋代广州公使酒库遗迹的重要佐证。
嵌宝石戒指(南宋) “南海I号”出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介绍:《萍洲可谈》有记载,南宋时居住在广州蕃坊的蕃人,手指皆带宝石,嵌以金锡。可见镶嵌宝石是海外诸国流行的样式。这件嵌宝石戒指,比较像是半成品,戒面留了镶宝石的位置,但是上面并没有宝石,或留待到宝石产地或集散地再加工。
“真珠红”印文酱釉罐残片(宋)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百花春”印文酱釉罐残片(宋)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介绍: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宋代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的行政官署所在,也是宋代广州公使酒库所在地。透过出土的酱釉罐上的印文,可以得知当时广州公使酒库有酿制气味芬芳的“清香”酒,有秋收时节始酿至来年春天成熟以祈长寿的“百花春”酒,有用红曲酿造、取自唐代诗人李贺“小槽酒滴珍珠红”诗意的“真珠红”酒,有以生产年份作标识的“大观三年”酒、“政和元年”酒,还有以花卉纹作商标的酒等。
“霸南街东杭四二郎重贰拾伍两”铭款银铤(南宋) “南海I号”出水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介绍:霸头是南宋临安(今杭州)的重要地名,又称坝头,因远古时期是江海坝头得名。其位于御街中段市西坊一带,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区。霸南街东即霸头南面,御街东面之意,在市南坊东面的贤福坊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