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方网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系列,从文学、影视、美术、音乐、戏剧等不同文艺领域,带领读者回顾抗战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展现抗战文化中的不同侧面像,以此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1945年,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如同一道破晓的曙光,穿透漫长的黑暗,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军事上的伟大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伟大彰显,同时也催生了无数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记录那段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不朽丰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图为日本天皇在议会宣布投降。新华社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延安,人们奔走相告,当晚延安军民组织了盛大的游行,延安在这个晚上成为欢乐的海洋。
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报告抗战胜利消息。
诗人艾青连夜挥笔写下《人民的狂欢节》:“人群,到处都是人群。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热情洋溢的诗句生动展现了延安人民的胜利时刻的喜悦,他们用欢呼、用舞蹈、用手中的火把,尽情释放着积压已久的情感,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延安召开庆祝抗日胜利大会
《新华日报》刊载毛泽东题词: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这沸腾的场景在作家萧三的《延安狂欢夜》中得到更细腻的还原:“我还守着一盏残灯,山沟里死一般地寂静。忽然山上山下,人声异常嘈杂,又听锣鼓喧天,有人甚至乱敲铜盆,有的用力吹喇叭。整个延安起了骚动,男女老少涌出窑洞……人们舞火炬,扭秧歌,喊口号。人们只是叫,只是跳,只是笑。”这些文字成为胜利时刻最鲜活的注脚。
在重庆,于右任在获悉抗战胜利消息后,无比欢欣,一口气写下了20首《中吕·醉高歌》。他在《中吕·醉高歌》(其一)中写道:“万家爆竹通宵,人类祥光乍晓。百壶且试开怀抱,镜里髯翁不老。”短短几句,蕴含着众多血泪交织的历史沧桑,尽显一个爱国者的心声。
在美术领域,众多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抗战胜利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蔡亮油画作品《延安火炬》
1959年,画家蔡亮根据延安军民欢庆的场面,创作了油画作品《延安火炬》,用流动的画笔将记忆凝固成视觉史诗: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充满喜悦与希望的脸庞。工人们、农民们、士兵们,他们高举着火把,欢呼着、歌唱着。热烈的场景仿佛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时至今日也能感受到当年抗战胜利带来的巨大鼓舞。
大型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画家陈坚的大型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再现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这一重要历史时刻。钱德湘耗时12年创作的19幅“受降”系列油画更具史诗性,从芷江受降到南京受降,士兵领章的星芒、民众衣襟的褶皱都经过史料考据,这些微观细节的堆叠,让宏大历史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版画《胜利的那一天》
此外,还有巨幅主题性版画《胜利的那一天》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时间背景,以当天《新华日报》等媒体刊登这条激动人心消息的版面为主调,以厚重深沉的色调,聚焦抗战胜利那一天中华民族“悲欣交集的面孔”。
音乐在抗战时期一直是激励军民奋勇抗争的有力武器,在胜利时刻同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恭喜恭喜》歌谱
“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温暖的春风就要吹醒大地,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1945年抗战胜利后,词曲作家陈歌辛以笔名 “庆余” 创作歌曲《恭喜恭喜》,轻快旋律背后是民族劫难后的释然与新生。歌曲于1946年农历年前夕发表,迅速传遍全国,成为苦难过后最温柔的精神慰藉。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歌曲的拜年意义渐浓,更被邓丽君翻唱,在整个华人世界广泛流传。
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这部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磅礴的气势、激昂的旋律,在胜利时刻再次响彻中华大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震撼人心的歌声,仿佛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呐喊,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在抗战胜利的庆祝活动中,无数人高唱着《黄河大合唱》,用歌声表达着对胜利的喜悦和对祖国的热爱。它不仅是音乐的盛宴,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黄河大合唱》总谱封面
回首这些反映抗战胜利时刻的文艺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抗战精神的生动诠释。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也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正是凭借着这种伟大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最终赢得了胜利。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淞沪会战到百团大战,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抗战胜利至今80周年,这些反映胜利时刻的文艺作品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们如同历史的镜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力量。
附:抗日主题文艺作品推荐
一、文学作品
1.诗歌《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
作者:艾青
2.散文《延安狂欢夜》(1945年)
作者:萧三
3.诗词《中吕・醉高》(1945年)
作者:于右任
4.诗歌《黎明的信号》(1945 年)
作者:鲁藜
5.唱诗《胜利到来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1945年)
作者:萧军
二、美术作品
1.木刻年画 《军民合作 抗战胜利》(1944年)
作者:彦涵
2.木刻版画《毛泽东半身像》和《朱德肖像》(1945年)
作者:杨廷宾
3.油画《延安火炬》(1959年)
作者:蔡亮
4.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1987—2003年)
作者:陈坚
5.油画“受降”系列(2008 —2020年)
作者:钱德湘
三、音乐作品
1.《黄河大合唱》(1939 年)
作曲:冼星海 作词:光未然
2.《胜利进行曲》(1939 年)
作词:田汉 作曲:贺绿汀
3.歌曲《恭喜恭喜》(1945年)
作者:陈歌辛
四、影视作品
1.新闻纪录片《日本投降》(1945年)
来源:美国国家档案馆
2.《开罗宣言》(2015 年)
导演:刘星
3.纪录片:《东方主战场》(2015年)
央视出品
4.纪录片《胜利1945》(2025年)
央视出品
五、戏剧作品
1.《白毛女》(1945年)
作者:贺敬之、丁毅
2.话剧:《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策划:王萍
文字:周存
配音:郭昊奇
视频:熊长霆(实习生)
海报:武君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