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文沁湾区|看过全粤语版小说《西游记》吗?

2024-03-02 11:54 来源:南方网 周存 郭昊奇 朱绮琳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文化的工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文明背景下诞生的标志符号,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相互影响着彼此之间的文化,而文化认同也在彼此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得以实现。

  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和特有的地域身份的象征,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已经远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流沟通工具,在如今的粤港澳地区甚至是在广大的海外地区,粤语早已超越了语言本身的界限,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是人们认同自身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粤语作为文化交流互鉴的纽带,也在串联起更多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人群。

  提起《西游记》,相信它是很多中国人童年的经典回忆,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智取红孩儿、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一个个精彩故事令人赞不绝口。作为经典名著,《西游记》也有多种改编版本,不管是文字作品、电视剧、电影,还是动画片,这部诞生于几百年前的经典著作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看过这么多版本《西游记》,你看过粤语版的《西游记》吗?近日,《全粤语西游记》新书签售分享会在广州北京路联合书店举行。这是第一本全用粤语文字改编而成的《西游记》,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知名粤语媒体人、电台主持李沛聪改编,他从吴承恩原著中精选四十五回精彩内容,章节保留了主要的精彩故事,增添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书中附有二维码,为读者带来作者亲自录制的生动有趣、原汁原味的粤语讲古,既能读又能听。

  在改编《西游记》之前,李沛聪还改编过一本《全粤语三国演义》,“书籍当时出版之后,市场反响效果还不错,就陆续做起来。我们希望通过粤语版的古典名著,让更多的青少年,尤其是港澳地区,还有海外的青少年有更多机会接触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李沛聪说。

全粤语古典名著系列。

全粤语古典名著系列。

  做原汁原味的粤语版名著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出版全粤语古典名著系列之前,李沛聪就已经出版过《粤语有段古》《童声童戏》《湾区风俗知多啲》《湾区非遗你玩曬》《湾区有乜玩》等多部传播岭南特色文化的内容,在推出后都很受读者喜爱。

  当读者翻开全粤语名著系列,里面不仅有地道的粤语文字故事,还有丰富的粤语俗语、俚语知识,以及古代历史、文化常识、讲古音频等多元化的内容。李沛聪告诉记者,香港的市面上曾出现以粤语方言改编的四大名著,“那套书是偏向小朋友,低龄向的一套书,图画多,文字相对少,而且只在人物对白部分用了粤语方言,旁白陈述性文字还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呈现,未能原汁原味展现粤语行文的趣味,整体的阅读体验不太好。”

粤语媒体人李沛聪。

粤语媒体人李沛聪。

  “其实最初做全粤语系列名著的idea不是来自我。”李沛聪透露,商务印书馆(香港)那边尝试出版一套完全用粤语方言改编的四大名著,“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希望做成一套能读、能看、能听的书,而我本身能写点东西,自己又是电台节目主持人出身,做过历史类的节目,讲古这件事本身是我的强项之一,所以就找到我这边,一起商量合作这个系列作品。”

  改编原著不是容易的事情

  用粤语改编四大名著,过程其实并不简单,要推出合适大众阅读的版本必须在取舍的过程中不失去原著神韵。李沛聪表示,四大名著本身的篇幅大,设计情节也极其丰富。“我们的书主要针对青少年,取舍上会有较多考虑,我们是尽量保留了所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英雄事迹基本都保留下来,只删去了一些旁枝末节。

  除了内容上的取舍是改编难点,粤语写作也比李沛聪想象中困难一些。“我以前做节目时也用粤语写作,但是真正编写一本书的时候,为保证粤语文字的精准,就要追根溯源,做很多文字考究工作。同时配合原文内容,加入广府俚语,让不熟悉粤语的读者了解、认识粤语文化,也让本来就熟知粤语的读者,阅读时会心一笑。”

  “当我们的书出版了之后,就会发现感兴趣的人很多,不只是我们主要面向的青少年群体。”李沛聪说,在出版后发现还有很多关心粤语文化,关心岭南文化的朋友们都很捧场。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一本课外读物,“你可以一边听,一边阅读,对粤语学习是有挺大帮助的”;对于其他喜欢西游记的人,“这个版本除了阅读价值之外,可能它还有一些收藏价值。”

  粤语连接人与人的情感

  对于粤语的发展,李沛聪聊到,“近几年,我发现大家对粤语的兴趣比前几年高涨,包括粤语歌、粤语电影或者和粤文化相关的电视剧都传播得挺好。”他提到,自己孩子和同学出去唱歌,“他们喜欢唱粤语歌,除了我家孩子,其他都不是广东人,可见很多人还是对粤语文化十分感兴趣的。”

  在李沛聪看来,语言是流动的,是需要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粤语不是简单的沟通工具,它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如果你要对一个地方有了解,想要深入了解该地的文化,还是要讲当地的语言,和当地人有更深入的交流,掌握当地方言对你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粤语,李沛聪直言它的“市井气很重”,因为长期研究粤语俚语,李沛聪对俚语中的表述很熟悉,他说,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粤语里有很多俚语,十分接地气,很接近日常生活。

  广东是华侨大省,李沛聪提到,粤语除了在粤港澳地区流行,在海外也有很多华人华侨使用,即便是华侨中的第二代、第三代年轻人,也有很多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他们不一定会认识粤语文字,但是日常中交流还是用粤语,他们需要跟家里的亲人进行交流,它是人与人情感连接的一条纽带。

《粤语有段古》。

《粤语有段古》。

  粤语建立起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粤语的流行歌曲、香港电影等潮流文化十分盛行,甚至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也会讲粤语。李沛聪认为,当时外国人讲粤语更多是出于在中国工作生活的需要,而现在粤语更多是作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粤语是中文的一个分支,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渠道之一,而且掌握粤语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挺有用也挺有趣的事情。”李沛聪还分享,“在国外有些地方,你在那里走一圈,基本不用讲英语,连招牌都是中文的。”

  李沛聪介绍,除了在香港出版的全粤语四大名著系列之外,自己在内地出版的图书还有《粤语有段古》《湾区有段古》两个系列,“今年计划出版粤语版《水浒传》,还打算出版关于湾区街道、湾区商业的内容,另外还想挖掘粤语相声,编成一本比较有趣的书。”

  “人跟人之间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建立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记忆,以粤语为代表的广东文化,是一条很好的纽带,它让大家能更好地沟通;而我的工作就是挖掘更多大湾区的传统文化,唤醒大家的记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李沛聪觉得,“这些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通过它们连接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让我们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在感情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郭昊奇 朱绮琳

  设计 武君丽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