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方网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系列,从文学、影视、美术、音乐、戏剧等不同文艺领域,带领读者回顾抗战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展现抗战文化中的不同侧面像,以此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英雄气概各不同,不问出身自豪迈。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壮阔史诗中,抗战军人的身影如星群般闪耀于文艺长河。文艺作品以多元笔触勾勒出这群抗日战士的精神肖像,他们出身各异却信仰同源,性格迥异却使命相通,在枪林弹雨中淬炼出“有灵魂、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的生命底色,成为民族精神最坚硬的铠甲。
浴血杀敌的铁血军人
影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形象塑造堪称经典。他没有传统文人将领的儒雅,有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野性。十几岁便参军的他性格粗犷、勇猛决断、不拘小节,始终坚守“逢敌必亮剑”的战斗信念,精准诠释了八路军敢打敢拼的游击特质。
电视剧《亮剑》海报
在台儿庄战役中,有一位被傅作义称其为“神人”的将军——池峰城,他面对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疯狂进攻,带领第三十一师浴血奋战。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师长池峰城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在弹尽粮绝时喊出:“誓与阵地共存亡”,其指挥时的沉稳与冲锋时的勇猛,浓缩了正面战场将领的铁血气质。
电影《血战台儿庄》海报
电影《八佰》以1937年淞沪会战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1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当时坚守四行仓库的1营仅有420余人,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为迷惑敌人,对外号称留守官兵有800人。这些年轻的士兵在“舍生取义”的信念下,用血肉之躯筑起牢固防线,不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坚定决心。
电影《八佰》海报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聚焦抗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段,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牺牲超5万人,生还者不足半数。没有酣畅淋漓的大捷,没有天赋异禀的英雄,更没有精良装备,主角是一群老弱病残的炮灰,却都不可或缺,即便敌我实力悬殊,也要战斗到最后一息。完美地诠释了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的团长我的团》海报
斗智斗勇的军人智慧
抗战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的博弈。电视剧《雪豹》描写了因“冲冠一怒为红颜”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富家子弟周卫国,以精英战术破解装备劣势,创立雪豹特战队,是典型的高智商人才;《地道战》中的高传宝,作为敌后民兵队长,带领村民将“藏身洞”改造成“地下长城”,根据地形设计“三通”(通气、通水、通粮)地道,将“土办法”升华为“战术创新”,展现了军民协同、以弱胜强的智慧。
戏剧舞台上,京剧《沙家浜》的郭建光更是将“智斗”发挥到极致,他带领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中与敌周旋,既严守军事纪律,又巧妙借助群众力量,“斗智斗勇” 的情节将敌后武装的谋略与韧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京剧《沙家浜》海报
在敌后的战场上,还有一群以“隐忍与信仰”为铠甲的无声战士——他们奉命潜伏敌后,他们或许没有在战场上搏命厮杀的机会,但他们所承担的生命危险与精神压力,丝毫不亚于那些浴血疆场的战士。从《野火春风斗古城》中运筹帷幄的杨晓冬,到《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用无线电传递希望的李侠,他们或在黎明前血染刑场,或在胜利时默默隐退,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于无声处听惊雷”。
《野火春风斗古城》海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
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浴血杀敌,亦或是敌后的斗智斗勇,在民族危亡面前,军人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爱国、牺牲、坚韧的精神符号,蕴含了中国人的血性与担当。
如今,当我们在银幕上、书本中回望这些形象,看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一个民族在绝境中迸发的生命力。或许他们的面容会模糊在历史长河之中,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民族基因里。
附:抗日主题文艺作品推荐
一、音乐作品
1.《救亡进行曲》(1936年)
作词:周钢鸣 作曲:孙慎
2.《八路军进行曲》(1939年)
作词:公木 作曲:郑律成
3.《黄河大合唱》(1939年)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4. 《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作词:牧虹 作曲:卢肃
二、美术作品
1.国画《八女投江》(1957年)
作者:王盛烈
2.油画《狼牙山五壮士》(1959年)
作者:詹建俊
3.油画《平型关大捷》(2009年)
作者:孙浩
4.油画《血肉长城——义勇军进行曲》(2009年)
作者:全山石、翁诞宪
三、文学作品
1.《铁道游击队》(1954年)
作者:刘知侠
2.《林海雪原》(1957年)
作者:曲波
3.《敌后武工队》(1958年)
作者:冯志
4.《亮剑》(2000年)
作者:都梁
5.《历史的天空》(2000年)
作者:徐贵祥
四、影视作品
1.《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
导演:严寄洲
2.《血战台儿庄》(1986年)
导演:杨光远 翟俊杰
3.《建军大业》(2017年)
导演:刘伟强
4.《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年)
导演:康洪雷
五、戏剧作品
1.京剧《奇袭白虎团》(1957年)
导演:尚之四
2.京剧《沙家浜》(1964年)
导演:肖甲、迟金声 编剧 :汪曾祺等
3.《红灯记》(1970年)
导演:成荫 编剧:阿甲
4.京剧《红色娘子军》(1972年)
导演:成荫
策划:王萍
文字:周存 任田
配音:郭昊奇
视频:熊长霆(实习生)
海报:武君丽 林若韫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