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缅怀历史,铭记历史|烽火同舟,军民共铸抗战魂

2025-08-01 12:26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方网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系列,从文学、影视、美术、音乐、戏剧等不同文艺领域,带领读者回顾抗战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展现抗战文化中的不同侧面像,以此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回首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战斗,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战的胜利,不仅离不开在战场厮杀的中国军人,也离不开在背后支持抗战的每一个中国人民。在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善良朴素的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着绵薄之力,运物资、送补给,挖地道、埋地雷,传情报、做侦察……中国人民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抗战爱国之心。今天我们通过经典之作,映照抗战岁月中,军民同心共御外敌的壮阔图景。

  自力更生的军民协作

  电视剧《亮剑》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抗战经典剧,其改编自作家都梁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李云龙等革命军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片段。剧中李云龙的妻子杨秀芹生前是赵家峪的妇救会主任,她带领村民为八路军做军鞋,给战士们送补给,孤身前往县城送情报……这些都是抗日战争中无数根据地军民关系的真实缩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歌曲《南泥湾》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催生的经典作品。

《南泥湾》歌谱

  上世纪40年代,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延安附近的南泥湾掀起开荒生产热潮,将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极大地鼓舞八路军和新四军全体将士,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

油画《南泥湾》靳之林

油画《南泥湾》(1964年)靳之林

  1943年,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赴南泥湾慰劳。19岁的诗人贺敬之为三五九旅的模范事迹所感动,一气呵成《南泥湾》歌词,25岁的作曲家马可为其谱曲。这首歌唱出了根据地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根据地军民团结奋进的经典之作。后被选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军民大生产》(《边区十唱》)

  这一时期,表现大生产运动的还有音乐家张寒晖创作的歌曲《边区十唱》,后改名为《军民大生产》,同样入选《东方红》。还有创作于1943年的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也是其中的代表作,由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的王大化、李波、路由等人创作。秧歌剧这种带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很快便群众中传播开来,在当时解放区发挥了鼓舞士气、教育群众的巨大作用。

  全民皆兵的战斗智慧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法。1965年的电影《地道战》还原了1941至1945年间冀中平原百万军民构筑25万公里地道的史实。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可见一斑。这些在地下蜿蜒的通道,筑起了守护百姓生命的地下“长城”。

电影《地道战》海报

电影《地道战》海报

  电影《地道战》还带红了两首歌,一是主题曲《地道战》,一是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主题曲中那句铿锵有力的“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成为全民参战的磅礴宣言,唤醒民众抵御外侮的集体斗志。

油画《地道战》(1943年)罗工柳

油画《地道战》(1951年)罗工柳

  地道战这一经典题材,在文艺创作上屡屡不绝,不仅被翻拍成电影,还有作家周而复的报告文学集,李微含与李克合著的长篇小说,‌罗工柳的油画、刘凤禄的连环画,李小亭执导的电视剧……这些作品都以“地道战”为主题, 共同勾勒出一幅全民皆兵的图景。

电影《地雷战》海报

电影《地雷战》海报

  地雷战同地道战一样,同样彰显了军民协作的强大力量。电影《地雷战》作为一部军事教学片,取材于山东海阳县人民群众用自制的土炸药制造地雷抗击日寇的历史事件。电影中“不见鬼子不挂弦”的台词,“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的旁白,浓缩了民兵们因地制宜的游击智慧——利用门框、水井、山坡布设诡雷,实现“敌动我炸,敌疲我扰”,堪称十六字游击战口诀的地雷版活学活用。

  不管是地道战还是地雷战,亦或是其他形式,这些都是抗战时期“全民皆兵”的生动缩影,都揭示着抗战离不开全民动员,‌真正的铜墙铁壁其实是亿万觉醒抗争的民众。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这些经典之作,这些作品记录的不仅是战术智慧,更是守护一种精神共识:抗战从来不是军人单方面的冲锋,而是千万双草鞋与军鞋踩出的共同脚印,是步枪与锄头、纺车与手榴弹交织成的生存与抗争图景。既勇于亮剑,也善于智取,人民战争的伟力,源于每一个在抗战中无畏挺身的平凡生命。

  附:抗日主题文艺作品推荐

  一、音乐作品

  1.歌曲《军队和老百姓》(1939年)

  词曲:张达观

  2.《拥军秧歌》(1943年)

  作词:安波

  3.歌曲《南泥湾》(1943年)

  作词:贺敬之  作曲:马可

  4.《军民大生产》(1943年,原名《边区十唱》)

  词曲:张寒晖

  5.《地道战》(1965年)

  作词:任旭东、傅庚辰

  作曲:傅庚辰

  二、美术作品

  1.版画《开荒》(20世纪40年代)

  作者:王式廓

  2.木刻版画《八路军生产》(又称《南泥湾驻军秋收图》,1943年)

  作者:古元

  3.木刻版画《牛犋变工队》(1943年)

  作者:胡一川

  4.油画《地道战》(1951年)

  作者:罗工柳

  5.油画《地雷战》(1964年)

  作者:彭彬

  6.油画《南泥湾》(1964年)

  作者:靳之林

  三、文学作品

  1.短篇小说《芦花荡》(1944年)

  作者:孙犁

  2.短篇小说《荷花淀》(1945年)

  作者:孙犁

  3.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1948年)

  作者:管桦

  4.中篇小说《小兵张嘎》(1961年)

  作者:徐光耀

  四、影视作品

  1.纪录片《南泥湾》(1942年)

  作者:吴印咸、徐肖冰

  2.电影《小兵张嘎》(1963年)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编剧:徐光耀

  3.电影《地雷战》(1962年)

  导演:徐达、吴健海、唐英奇

  4.电影《地道战》(1965年)

  导演:任旭东

  5.电视剧《小兵张嘎》(2004年)

  导演:徐耿

  五、戏剧作品

  1.秧歌剧《兄妹开荒》(1943年,原名为《王二小开荒》)

  创作:王大化、李波、路由等

  2.秧歌剧《夫妻识字》(1944年)

  作曲:马可

  3.京剧《红灯记》(1970年)

  导演:成荫


  策划:王萍

  文字、视频:周存 任田 邓颖然(实习生)

  海报:武君丽


  往期回顾: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战烽火中的呐喊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烽火长歌中的抗战记忆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