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方网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系列,从文学、影视、美术、音乐、戏剧等不同文艺领域,带领读者回顾抗战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展现抗战文化中的不同侧面像,以此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战的艰苦岁月,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谱写了民族抗战的壮烈史诗。战争不仅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厮杀,更有众多的有志之士以笔为枪、以镜头为窗,将血与火的瞬间凝固成永恒的艺术,让后人得以通过这些作品触摸那段血火交织的烽火岁月。
《淞沪血战回忆录》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战后,来自广东惠来县,时任第十九路军一五六旅旅长的翁照垣,作为战争亲历者,亲自口述了《淞沪血战回忆录》,真实揭露了侵华日军在上海的暴行。还有当时拍摄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上海浩劫记》等一批珍贵的电影,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让更多人看到日寇的侵略野心。
黎民伟
战争的硝烟还未彻底散去,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的炮火再次撕裂了繁华的上海都市。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战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国“纪录片之父”黎民伟冒着生命危险拍摄战争纪录片《淞沪抗战纪实》,镜头下,日军战机掠过外滩的硝烟、四行仓库的残垣断壁、士兵们绑着绷带冲锋的身影……战争的残酷直击人心,成为淞沪会战珍贵的记忆铁证。还有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的电影《八百壮士》,根据发生在淞沪会战中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篇幅不算长,但淋漓尽致地表现谢晋元将军勇敢卫国的英雄气概。
电影《血战台儿庄》
“我们战黄河,我们战淮河,微山湖水今又生洪波。不能战者不能守,只有抗战到底没有和……”1938年春,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剧作家、词作者田汉备受鼓舞,创作了歌词《洪波曲》,作曲家张曙连夜谱曲。田汉还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创作歌曲《胜利的开始》。通过组织前往前线的慰问演出,这些歌曲迅速在中华大地上传唱。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将这场战役搬上银幕,电影《血战台儿庄》为世人展示了一幅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画卷。
《洪波曲》歌谱
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也由战略防御进入相持阶段。2014年,画家刘成春历时2个月创作油画《武汉会战》,再现了周恩来、李宗仁等23位国共将领,带领百万军民在武汉泣血抗击日军的这段不屈的历史。
在正面战场,当飞机大炮铸就悲壮“血肉长城”的同时,在敌后战场,“小米加步枪”的坚韧抗争同样铸就了抗战的精神丰碑。
电影《太行山上》
1937年9月,八路军配合友军作战,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伏击,在山西大同的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电影《太行山上》中便展现了平型关大捷等多个重大战役,将共产党人、军民战士团结在一起,同侵略者作斗争的顽强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画家窦鸿的油画《平型关大捷》也以浓墨重彩定格这场胜利,让更多人看到这场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电影《百团大战》
1940年,百团大战如惊雷般在华北敌后炸响。这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彰显了敌后战场的战略价值,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电影《百团大战》上映,用现代光影技术重现了这场宏大战役,勾勒出一幅军民同心的壮阔画卷。
回溯漫长的抗战历史,这些战役串联起抗战的关键节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平型关大捷振奋了全国士气,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武汉会战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它们如同一颗颗铆钉,将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牢牢钉在历史的丰碑上。
而这些抗战主题的文艺作品,也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文艺创作是为民族精神铸魂的熔炉。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记录着血与火的淬炼,讴歌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当硝烟散尽,这些作品依然在诉说,胜利从来不是偶然,它藏在士兵的刺刀里,藏在画家的油彩中,藏在作曲家的音符间,更藏在每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的血脉里。
附:抗日主题文艺作品推荐
一、音乐作品
1.《牺牲已到最后关头》(1936年)
作曲:孟波 作词:麦新
2.《淞沪战歌》(1937年)
作词:罗家伦 作曲:黄觉非
3.《游击队歌》(1937年)
作词:贺绿汀 作曲:贺绿汀
4.《洪波曲》(1938年)
作词:田汉 作曲:张曙
5.《胜利的开始》(1938年)
作词:田汉 作曲:冼星海
二、美术作品
1.木刻连环画《仇》(1938年)
作者:张明曹
2.油画《地道战》(1951年)
作者:罗工柳
3.雕塑《地雷战》(1957年)
作者:萧传玖
4.油画《百团大战》(2020年)
作者:孙立新
三、文学作品
1.《淞沪血战回忆录》(1932年)
作者:翁照垣
2.《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1946年)
作者:曹聚仁
3.《南京血祭》(1939年)
作者:阿垅
4.《平型关大捷》(2018年)
作者:韩文宁,南京出版社出版
四、影视作品
1.电影《八百壮士》(1938年)
导演:应云卫 编剧:阳翰笙
2.电影《血战台儿庄》(1986年)
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3.电影《太行山上》(2005年)
导演:韦廉、沈东、陈健
4.电影《南京!南京!》(2009年)
导演:陆川
5.电影《百团大战》(2015年)
导演:宁海强、张玉中
策划:王萍
文字、视频:周存 朱绮琳 邓颖然(实习生)
海报:武君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