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3广东文化热点②|文化地标逛不完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2023-12-26 12:27 来源:南方网 周存

  编者按: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23年,广东文化热点不断,文艺精品爆款IP频频“出圈”,从花城文学院成立到广州美术馆新馆开馆,从《咏春》到《广交天下》出圈,从《暴风》到《珠江人家》火爆,广东坚持用艺术讲好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广东新气象、新作为。

  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之际,南方网盘点回顾广东文化领域的那些高光时刻,从全民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服务、粤产剧、粤产电影、舞台戏剧、南方文学、广东文旅、岭南文博等角度感受岭南文化的澎湃力量。

  岭南艺藏,盛世花开。11月29日晚,珠江南畔,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馆,它宛如一朵“水中盛放的木棉花”,在广州新中轴线线上盛装亮相。广州美术馆新馆与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遥相呼应,共同绘就了一幅迷人的岭南文化图卷。

  近年来,广东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凤凰山麓,流溪河畔,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揭开神秘面纱,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成为广州文化建设新地标,面向公众开放;珠江之畔,鹅潭之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宛如一艘洁白温润的文化巨轮,即将扬帆启航;岭南园林式的广州文化馆新馆,一亮相便成为市民游客聚集打卡的网红打卡地;广州粤剧院迁入位于珠江新城新址,“南国红豆”焕发新枝;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建馆110周年暨主题馆开馆仪式;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馆;中山纪念图书馆、湛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也相继推动建立……

  随着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广东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服务效能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升级满足。

  不断升级硬指标: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大众文化生活追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展现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2023年11月30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面向公众首日开放,迎来“开门红”。同时,馆内举办以“千年瑰宝,岭南芳华”为主题的开馆系列展览,以实物展陈和数字化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在18个展区、近两万平方米的广阔空间,将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献奉献给市民观众。这是一次“亮家底式盛会”,展品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水彩画等多种,其中不乏美术史中的标杆之作。

  广州美术馆成立于1957年,馆址由最初广州越秀山到白云山下麓湖之滨,再到如今广州城市新中轴线核心位置,经过66年的积累和发展,馆内藏品已达3.3万余件(套),珍贵文物453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8件(套),二级文物1845件(套)和三级文物2570件(套)。而在66年的时间里,广州美术馆提供的数不清的高质量文化服务和活动,也成为市民游客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文化地标,广州美术馆新馆建筑兼具岭南风格与新时代美感,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标杆、世界一流”的艺术殿堂,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据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将成为新馆明年的头号盛事,市民们在家门口便能欣赏来自全国的艺术佳作。

  被誉为广东“文化航空母舰”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是广东省重点文化工程,涵盖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有望明年与市民观众见面。“三馆合一”项目建成后,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综合功能于一体,相互烘托、相互滋养,不仅服务广东省,还将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建设人文湾区。未来这里还会被打造成“国际知名、亚洲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文化博览群体。>>有“颜值”,有“实力”!广州这些文化新地标今年迎来重大进展

  随着广州美术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深圳美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的落成,粤港澳大湾区明年也将形成近30万平方米的大型美术馆群。

  除了美术馆,广州文化馆新馆也在2023年1月开馆试运营,开放仅251天就迎来第100万位入园游客,组织活动超过2800场次,是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文化馆之一。新馆的总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理念,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形成了一幅岭南特色的大型水乡园林图景,吸引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广州文化馆新馆坚持打造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开放式中央厨房”,为群众不断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2023年4月,广州文化馆新馆发布《广州市文化馆高品质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其中包含实施服务效能倍增计划,推动新馆实现服务人数倍增、服务产品倍增、服务效能倍增,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旅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加强跨行业文旅合作与联动,争创全国首家4A级景区中的文化馆。据了解,广州文化馆新馆将联合海珠湖公园、海珠湿地,积极推动“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品质发展。

  年终岁尾,广州市文化馆活动精彩纷呈,“百姓学堂”、“大家乐舞台”、广州文化交响乐团开展年度汇报演出等公共文化活动接连举办,助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眼。

  今年适逢广州粤剧院(团)成立70周年,广州粤剧院举办“盛世梨园焕新辉——广州粤剧院(团)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院团迁入位于珠江新城的新址。广州粤剧院以“凤冠霞帔 ”作为设计理念,以粤剧表演中正印花旦所佩戴的精美头冠服饰作为设计灵感,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16层,包括1200座的大剧场、500座的小剧场以及3个60座小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作为一座属于粤剧的岭南文化地标,广州粤剧院将成为振兴粤剧的基地和粤剧文化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核心区少有的粤剧表演艺术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积极创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嵌入景区、商圈、乡村和社区,建成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过3500家,涌现出“粤书吧”、中山“香山书房”、佛山“读书驿站”、深圳“简阅书吧”、河源“槎城书吧”、韶关“风度书房”、江门“陈垣书屋”、茂名“好心书吧”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品牌。

  近5年来,广东力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和省级补短板资金52亿元,共建成各级公共文化设施近3万个,实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五级历史性全覆盖;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质量提升工程,建成二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4个、文化馆136个、文化站1567个;建成标准服务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万个。

  用心做好软服务:

  为市民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光靠推动建设重大文化项目这些硬指标,也离不开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软服务。

  2023年6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23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江门举办,问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会上,广州市从化区、深圳市盐田区、惠州市博罗县的三个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除了举办研讨会,广东还完成了80多项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了10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

  “易本书”项目是近年来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一个突出的优秀案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服务供需对接不充分等现状,是当前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佛山的“易本书”项目为解决该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当读者打开佛山市图书馆的公众号,选择“易本书”自助服务功能,便可方便地将自己的藏书共享给他人,也能借阅到其他读者家中的藏书。

  佛山家庭阅读氛围浓厚,民间藏书资源丰富,家藏图书的更新、淘汰、共享需求成为市民的切实需要。佛山市图书基于区块链技术研发家藏图书流通平台,研发成功后,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家藏图书、公共图书馆馆藏同平台流通的公益性、综合性资源共享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正在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开放服务,让更多家藏图书得到盘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依托微信小程序技术创新建立的“易本书”平台,深度挖掘个人藏书资源,用户可以上传家中闲置的图书供人借阅,也可以借阅别人上传的藏书。上传的图书可以选择借阅、漂流、赠送等多种流通模式,也可以仅作展示和智能化管理。此外,该项目还运用“E”技术,提升共享家藏图书流通性;推出一系列“易”书主题阅读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易本书”平台使用量达23.2万人次,拥有用户近7万人,市民上传家藏书6万册,产生借阅订单近2万单。

  2023年6月18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建馆110周年暨主题馆开馆仪式,该主题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围绕智慧、人文、时尚、休闲的主题图书馆建设规划,有2万多种专题图书、4000种中文期刊、2000多件非书资料可供阅览或外借。馆内配置了两台“阅宝”机器人,读者只需拿起手机一点,“阅宝”机器人就会为读者“跑腿”,将书送到指定地方。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优质的文化服务离不开数字化的赋能加持。12月14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搭建的“广州文旅e键通”平台发布仪式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该平台已上线正式运行,引领广州文旅公共服务进入数智化新时代。“广州文旅e键通”包括了旅游资讯、旅游攻略、景区景点、住宿信息发布以及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广州美食、购物信息介绍和旅游数据报表统计等功能,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市民游客通过“粤省事”、“穗好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数字电视端等进入“广州文旅e键通”,实现文旅资讯获取、文化场馆预约、文化活动预订,以及查询景区门票、住宿、美食、跟团游等产品。该平台满足不同场景需求,让市民一键获取全市范围内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一机在手,文旅无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实施《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三年计划(2021-2023)》,扩大优质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精准化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要途径。

  近年来,广东以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优化全省数字文化平台、资源内容和终端渠道,建成“粤省事”文旅专区、文化在线等省级平台,建成广东省地方特色数字资源总库,推出广东文旅新版APP,提供一批数字展览、活动直播、精品剧目等线上产品。推进智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数字文化馆、国家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打造覆盖省市县三级并互通互认的“粤读通”服务体系。2021年广东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排名全国第一,“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全国排名第三。2021、2022年,广东省文化馆组织各县级以上文化馆,在春节、元宵期间推出700多场“粤新年”数字文化推广活动,为群众奉上年味十足的粤式文化盛宴,服务群众600万人次。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工程,任重道远。一直以来,广东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深耕公共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广东特色、国际水平的地标性文化设施成为市民们的打卡目的地,粤书吧、粤文坊等文化“微地标”以及新型城乡文化空间不断在景区、商圈、社区、乡村涌现出来,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更加全面、精准、多样,相信未来更多的市民群众能享受到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惠民成果。

  记者 周存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由之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