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走近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读者见面会在广州举办

2024-08-18 13:33 来源:南方网 周存

  8月17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亮相南国书香节主会场。徐则臣通过其独特的文学视角,从历史深处的河流,带领读者探寻民族精神,走近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

  本次活动,徐则臣与读者重点分享了《北上》《耶路撒冷》两部重要作品。《北上》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耶路撒冷》聚焦在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代中国年轻人,以在运河边长大的五个年轻人举行的一次赎罪式的聚会开始,勾连出北京、上海、故乡和国外等不同城市和地域的生活。

  借运河打量中国的历史

  徐则臣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由此生发开去,完全可以作类似的论断:大者可言“河流是部文学史”,小了可说“河流是部成长史”——仅以中国文学观之,河流确乎可作一部文学史。《诗经》以降,没有一部文学典籍能够脱离江河湖海,就算那些讲述茫茫沙漠和戈壁滩的故事,也缺不了汹涌澎湃的海市蜃楼幻景。文学是鱼和水槽,上了岸都活不成。河流也的确能贯穿一个人的成长,不是指一辈子得靠喝水活着,而是河流真正地参与了他生命的历程。

  河流是徐则臣写作的重要灵感来源,这条河流就是京杭大运河,又不仅仅是京杭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及他之前生活里遇到的所有河流的总和。

  徐则臣说:“我很小就有对运河的兴趣,在好多年里,运河是我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通过一条河来反思历史和现实,探究它对中国人的文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通过它,来看中国的全球化历程,看看在西方异质性目光的打量下中国和中国文化呈现出何种状态。”

  因此,对于徐则臣来说,“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流动的大水,它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跟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和性格塑造都有极大的关系。它不仅仅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也不仅仅流淌在教科书里,它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我写《北上》,其实就是借这一条大河写旧邦新命。在时空交错的坐标里探寻一条河,盯着一条河看,其实就是纲举目张,在打量一个辽阔而古老的中国”。

  呈现70后一代人的心灵史

  《耶路撒冷》的创作在《北上》之前,它是徐则臣的成名作。这部长篇小说勾连出北京、上海、故乡和国外等不同城市和地域的生活,旨在通过对他们父辈以及自我切身经验的忠实描述,深入探寻在极速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70后这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独特的生活现状、精神脉络,以呈现中国最近几十年社会重大转型时期里“一代人的心灵史”。

  徐则臣在《耶路撒冷》中以插入小说中的“专栏”形式,诉说他的“问题意识”。他说:“每天都在琢磨30岁到40来岁的同龄人想的是什么?焦虑的是什么?”于是,这部长达509页的长篇小说,观照着70后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生活现状和精神疑难,探索他们进入中年之后的心路历程。他感慨:“一代人文学和一代人的经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关乎一代人生活的态度。希望它能对理解这代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面对现场有志于写作的后辈,徐则臣真诚分享了他的思考,“既能把今天的生活讲好,同时又能用一种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讲述,既能跟世界文学通约,又能保持足够的差异性,对于作家来说,我想这应该是个理想状态。一个作家如果想可持续发展,可能需要具备这些素质:学识等方面的积累、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你要对这个时代有深刻的认识,此外,就是你跟传统之间建立起的可靠的关系”。

  另外,记者了解到,徐则臣凭借《宋骑鹅和他的女人》获评第八届花城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八届花城文学奖从2019年到2023年在《花城》杂志刊发的作品中,评选出了17位获奖作者。17部作品浓缩了《花城》丰富的文学世界,也展现了《花城》对于文学不懈的先锋探索。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实习编辑 林昭辰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