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交响套曲《丝路粤韵》是近年来广东原创音乐的代表作之一。资料图片
《沙湾往事》代表着岭南音乐的韵味。 梁文祥 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粤语歌曲的创作,广东都曾领风气之先。广东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研究方面都曾涌现出多位名家,对推动全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对繁荣丰富文艺舞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娱乐需求,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精神,研究部署我省音乐创作生产工作,推动我省音乐事业繁荣发展,1月21日,广东省推进音乐创作生产座谈会在穗召开,与会代表为实施广东音乐振兴计划,建设音乐强省,推动广东音乐再创新辉煌出谋献策。
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原创音乐精品创作工程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标志性作品,创作生产精品力作始终是推动音乐繁荣发展的中心环节。与会的不少音乐家认为,当下广东需要大力实施原创音乐精品创作工程,尤其是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集中力量资源给予强力推进。
近几年来,我省每年都会创作生产一批原创音乐作品,2015年,省音协就征集到歌曲(含器乐)作品300多件。“想要让广东音乐实现新的突破,除了要有一定数量,更重要的是有质量、出精品。广东以全国独一无二的平民文化、华侨文化和咸淡水文化,构成了最适宜发展流行音乐的丰厚土壤,这是广东乐坛几经起伏仍能持续领先各省市的重要原因。”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陈小奇指出,如何让音乐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创作上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在1962年开始举办的国内三大音乐节品牌中,除了“上海之春”“哈尔滨之夏”外,广东音乐界的“奥林匹克”——“羊城音乐花会”的知名度也颇高,可惜的是它已停办。“音乐发展需要树立品牌意识,‘羊城音乐花会’非一般的创作演出平台,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高峰平台。广东一直在为国家级单项奖奖项打造品牌,唯自己的综合音乐品牌却舍弃,实为可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平说。
在何平看来,音乐创作应分为原创、表演、传播、评论四步立体式推进,特别要避免单打独斗式的分散在不同平台的展示,“我们往往只重视前两者,忽视后两者;只重视单一度的展示,忽视立体式的展现。”为此,他建议恢复举办“羊城音乐花会”或举办与之相类似的大型音乐展演活动。这一建议得到了在场音乐家们的一致认同,“要避免作品只在‘圈里热’,要真正办成推动创作、展示成果、艺术交流、惠民演出于一体的平台。”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长安说。不仅如此,他建议,每年固定拨款支持《岭南音乐》刊物的运作,使之成为真正发挥展示创作成果,开展理论研讨,推动音乐事业繁荣的园地。
为了提高整个音乐界的参与度,陈小奇建议,政府购买或确定的选题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运作,“先提供基本费用,作品出来后再评选、加工、修改,这种竞争机制形成了,大家才能用心创作。”何平表示,音乐创作不妨实行动态“项目制”,政府对省内音乐产业基地、音乐项目制作、音乐工作室、音像公司等单位拨付的支持款项,都应定项目、定任务、定时间,“在一个较宽容的时间段做定量目标,有中长期规划,也有短期的,好的进行后期资助,不好的取消有关的命名,形成动态的促进机制。”
激发市场力量
打造音乐企业的“旗舰”“航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与互联网、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音乐产业展现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据统计,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2851.5亿元,其中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高达491.2亿元。去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也将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
当下,想要推动音乐产业转型升级,便需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音乐集团公司和特色音乐企业,广东已有不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音乐品牌企业,如A8、酷狗等。“截至2015年,酷狗音乐已经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数字音乐客户端,市场份额约40%,APP总榜下载量约30亿,仅次于微信与QQ。”谈及背后的经验,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海舟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链”思维,“酷狗在做一个集听、看、唱、玩、购、创于一体的音乐娱乐平台,通过让产业链各环节机构及个人实现盈利,帮助音乐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除了每月在线评选出优秀的草根歌手并为其量身定做音乐作品、推广成明星艺人外,酷狗打算在2016年联合传统媒体(卫视、报纸等),打造一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音乐节目,“希望它能成为颠覆‘好声音’的广东音乐一线品牌。”赵海舟说。
广东是网络大省,到2015年底手机用户已有1.4亿,手机网民6352.8万人,在网络音乐发展方面极具优势。以A8新媒体集团在2015年举办的48场演出为例,吸引网络受众达280万,远远超过现场观众10万的体量,而过8000万的微博讨论更为旗下艺人宣传积累了人气,而旗下多米音乐也计划在国内上市,未来它将联“咪咕文化”开展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方面的深度合作。
A8新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晓松说,未来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打通链条,“在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模式下,由于版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音乐创作和传播的链条断了,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让创作人、艺术家直接和消费者互动,模仿网络文学的模式,凸显IP价值,将粉丝经济的效应发挥出来。”在刘晓松看来,广东的流行音乐是一个重要品类,但同时也要在主旋律阵地上做出成绩,“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吸引年轻人?最近,陕西老梆通过和摇滚结合火起来了。广东是个非常有创新能力的地方,未来在互联网时代的音乐发展中一定有举足轻重的贡献。”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环境下,广东创新以体现音乐价值为核心的版权服务迫在眉睫。目前,围绕“信息化、大数据、云版权”为中心的“广东省云版权平台”已列入省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十三五”版权兴业工程。“这个平台建成后,有望盘活全省作品版权登记资源库,率先构建起汇聚音乐版权内容资源、法律服务、价值开发应用的版权服务完整链条。”会上,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永红透露了这个好消息。
完善引才引智机制构筑广东音乐人才洼地
人才是文化生产力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推进广东音乐繁荣发展,必须大力实施音乐人才汇集工程,集聚八方英才,把广东构筑成全国音乐人才的洼地。
据刘长安介绍,目前广东省音协3900名会员中有830多名中国音协会员,数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此外,广东也是全国(除北京外)有三个专业交响乐团的唯一省份,在校音乐专业科生有数万人,“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走向社会或任中小学音乐教师、或到基层文化馆站工作,使全省音乐普及和音乐活动水平大大提高。”
为促进我省优秀青年音乐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刘长安认为需要建立扶持激励机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专业基础扎实、有发展前途,并经实践检验、大众认可,由专家推荐产生的优秀青年音乐人才开办个人工作室。在这方面,深圳已有一定经验。据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介绍,早在2009年,深圳便与中国音协联合举办音乐工程,引进了印青、孟庆云、刘青、宋小明等著名音乐家,分别在各宣传文化单位、各区设立十余家音乐工作室,“通过名家们与深圳音乐人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有力带动了深圳本土音乐水平的提高。”
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如何以改革创新搭建音乐发展平台?陈金海介绍,深圳计划在深圳交响乐团设立乐队学院,与专业院校联合培训乐手和艺术硕士,以提升院校音乐教育水平。珠海则通过“北山音乐节”的6年运作,为本土音乐文化及人才输出搭建起了国际平台,更借此诞生了南中国首家爵士音乐培训机构。
“6年来,北山音乐节引进了来自全球50个国家的118支乐队,阵容多达500余人,优秀的国际乐队为本土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北山音乐节等活动也带动了音乐人才输出、音乐创作、音乐培训、音乐客栈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当地的北山古村落形成了音乐生态圈,把那里变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小镇。”珠海北山力禾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薛军说。
在陈小奇看来,上个世纪90年代大批广东音乐人“北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演出平台的变化,“北京虽然有明显优势,但地方平台也有自身的灵活性,近两年已经有音乐人开始‘回流’了。我建议,本地的媒体如电台、电视台增加专门的音乐栏目,用以展示广东音乐人尤其是年轻音乐人和音乐作品。此外,提供一些适合流行音乐长期表演的场地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