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她们”的风景

2017-01-06 17:03 来源:南方日报

  2017,新年伊始,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丛书共5本,均为中短篇小说集:陈谦《我是欧文太太》、方丽娜《蝴蝶飞过的村庄》、周洁茹《到香港去》、王芫《路线图》、曾晓文《重瓣女人花》。

  五位女性作家是近年来活跃在当下文坛的海外华文写作者,创作势头良好又颇有影响。她们书写来时路,讲述自我奋斗之旅,描述感受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情感、内心世界的波澜和动人画卷。因为有了距离,有了思念与回望的深情,有了奋斗及流浪的冷暖自知,所以才会有更加真挚动人的书写。同时,她们所反映的生活,那种异国情调、异域文化,均吸引着大众好奇的目光。她们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支文学劲旅,她们的书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领域和文学样貌。

  现刊发该丛书的主编、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的序言,以飨读者。

  海外华文女作家,一直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中的一支劲旅。她们的文学实绩有目共睹,并已然完成了代际的承继,对于这一点,文学史自会忠实记载,无需我在此一一列举。而收入《海外华文女作家》这套丛书(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只是无数有成就的“她们”中的五位。五位作家虽分布于北美或欧洲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领略与出生之地的中国有差异的文化背景,并在文化的差异中以智慧感悟着文化的融合与进步,且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之、表达之。她们一方面在国外营造和寻找事业与生活的新的基点,一方面一直在语言的深层创造上保留着对于华语文学传统的深度认同。当然这认同已然不是封闭僵硬的,而是融汇了不同文化之后创造出的新质地的华文文学。

  女性视觉与海外生活的视角

  有一种说法,海外华文女作家的成熟作品大都写于中年之后,原因在于生存的问题一一解决之后,对于精神的思索开始提上日程,并随着经历的丰富而渐入佳境。而回望个体生命的过程,同时更是用写作这种方式建立与祖国家园的精神联系的过程。所以这套文丛所收的海外女作家虽在文学上的起步有的并不算早,而大多在年龄上也不再年轻,其中有的是早年在国内发表作品后时隔多年才又重拾创作,看似应可纳入文学新力量的行列,其实这是符合写作金律的。这里的“新”,不过是对一种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海外女作家近年的文学表现岂止不俗,她们对于人、人生与人性的沉思不仅深入,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国内女作家观察与写作的独异的角度,这种不同经验与艺术的补充,对于文学的整体创造而言,弥足珍贵。

  五位女作家虽居地各不同,但收入文丛的这些中短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也是她们的写作所呈现出的特点,就是大多写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在海外的生活、工作、心理、情感(周洁茹除外)。她们的作品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而在女性视角之上的眼界之开阔,使得作品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与碰撞中,在对于不同文化的观察与体悟上,显出一定的优势。

  比如,陈谦近年的作品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在她的叙事呈现出的细致温婉的风貌,更在其作品中深蕴的生命体验与人性思考。而《繁枝》《莲露》等对于女性内心的开掘与探索,极其深入,而且创造了我称之为“繁枝体”的叙事方式,艺术上的层层脱剥,使得被岁月层层包裹的内心一点点地袒露明亮起来,她的两部作品均进入我的年度中篇作品综述,打动我的不仅是其对故国家园往事细致耐心的打捞和梳理,对人性中最幽微最真实的反映与讲述,更是她对于女性命运洞若观火且又悲悯有加的关注与体恤。

  方丽娜对于女性的关切,多集中在对于跨国婚恋中的女性的情感成长与人格历练的探索上,其《处女的冬季》探讨置身于两种不同文化中女性的疑惑与迷茫。讲述生机勃勃又嗓门亮丽,其语风泼辣,每每切中要害。在旖旎迷人的风景、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传达出富有意味的人生主旨,在看似悲伤的结局中见出人间的温暖和坚定的希望。作品传达出的令人欣喜的强劲力量不仅使之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非虚构文学到虚构文学的华丽转身,而且也一直是这位一手散文一手小说的作家追求的艺术之境。

  温情和仁慈 “出走”与“回归”

  王芫的作品看似中规中矩,略显坚硬与冷静,比如《路线图》,于平稳的叙述中呈现出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三代女性的成长,母亲的迁就与无奈,做女儿的坚忍与脆弱,自己女儿的单纯与刚强,都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一一呈现。作品在描写女性或可于不同人生阶段所具有的核心性格与品格的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身为女性的温情和仁慈。其作品中对于“来路”的人生瞭望,引人深思,在真诚中显现出的宽厚而稳定的底色,或来源于她在国内早就开始的文学历练。与王芫近年的一再“出走”不同,周洁茹走的是一条“回归”之路,她的这些小说没有将笔力放在书写海外生活上面,而是将触角探向小城人物的内心哀伤。《到香港去》,在她倾心于一个个“点”的“地理”叙述中,过往故乡的细碎与迷惘,都市格子楼的拥挤与窘迫,生活的无情挤压与撕裂,生存的伤痛、无奈与不甘,在她日常琐碎的书写与才情出众的文笔下,营造出特异的语境,散发出别样的魅力。两位女作家的写作“路线”虽有不同,但是这些似乎无法言说的平凡之事跳动着的疼痛感觉,都显现出她们不凡的文字之功。

  最后我们说说曾晓文,这是一个作品中更多一些母性的温厚与女性的耐心,并无强化女性对于情感过多依赖的作家。她的眼光更为开阔的部分,使得她的叙述节奏获得了难得的速度,而在小说结构上的用心也见出某种艺术追求的成熟。比如《重瓣女人花》,写不孕女性的婚恋、心理与命运,开端则从案件入手,颇有个性。而这部小说娓娓道来式的“重瓣”结构也颇可圈可点,她甚至将海外男性的心理变化也放在这次第开放的“重瓣”结构中加以剖析解读,叙述人的冷峻让人注目。这是一位关注点从女性出发而更致力于社会文化与心理层面的作家,由此她探索的更广阔的界面,往往盛得下更悲悯的情怀,其延展到女性领域之外的诸多思考,也同时表达了海外当代女作家对于人与自我探索的同时对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这一点或可视为女性作家越过自身性别关心之外创作的一种进步。

  祝贺她们,同时也祝贺那些不断加入进来的新人。正是她们,跨越不同文化背景、解说不同文化内涵的写作,在这个文化不断融合而写作又需保持独特性的时代,成就了文学的新的力量,同时也带来了文学的新的风景。

  我相信,这风景才刚刚展开,而由“她们”带来的更美的景色还深藏在她们未来持续的强有力的写作之中。

  为此,我们充满期待。

  (何向阳,诗人,学者。出版诗集《青衿》《刹那》,散文集《思远道》,长篇散文《自巴颜喀拉》《镜中水未逝》,理论集《夏娃备案》《立虹为记》《彼黍》,专著《人格论》等。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陈谦,广西大学工程类本科毕业。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赴美国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曾长期供职于芯片设计业界。现居美国硅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及中、短篇小说《无穷镜》《繁枝》《莲露》《特蕾莎的流氓犯》《望断南飞雁》及《下楼》,散文随笔作品等。其中《繁枝》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选刊》2012-2013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及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并入选2012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方丽娜,祖籍河南商丘,现居奥地利维也纳,《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奥地利多瑙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散文集《远方有诗意》。

  王芫,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8—1992年在北京大学所属某公司工作,1992—2000年为自由职业者,2001年后为北京市作协签约作家。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什么都有代价》《你选择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口红》,散文集《你自己的真理》等。

  周洁茹,1976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5岁开始写作并发表,20岁到22岁三年间于《人民文学》《收获》《花城》《钟山》等刊发表小说100余万字,小说入选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刊转载。出版长篇小说《中国娃娃》《小妖的网》,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你疼吗》,随笔集《天使有了欲望》《请把我留在这时光里》等。20岁获萌芽新人小说奖,24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旅居美国。现居香港,2013年任香港作家联会《香港作家》副总编辑。2015年回归写作。

  曾晓文,祖籍湖南,1966年生于黑龙江佳木斯。获南开大学文学硕士、锡拉丘兹大学电信与网络管理硕士,曾旅居美国九年,2003年移民加拿大多伦多;现从事多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为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2006,即《白日飘行》)、《夜还年轻》(2009)。自1991年起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50余万字,其作品被收入《旋转的硬币》等多种文集。

  ■创作谈

  小说存在的理由

  ——《我是欧文太太》后记

  □陈谦

  从新世纪初出版了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之后,这10多年里,我主要在写那种被称为“大中篇”的小说,动辄七八万字,五六万字更不在话下。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一边在说文学已经边缘化,信息碎片化,没人有心思读小说,可出版市场上却是长篇为王,中短篇小说乏人问津。所以大家看了我在那儿吭哧吭哧写一些体量不算小,却又无法当长篇出卖的玩艺儿,甚觉可惜。说蛮好的,拉一拉伸一把,整成部长篇什么的,好卖。在这个时代,“好卖”确实是个有魔力的词,让人闻之难免脑袋一热。可热度一降,还是能记起自己之所以选择写小说,是由于喜爱而不是冲着“好卖”。在这样的写作中,重点就是表达。我只能一意孤行,由着性子“哗哗哗”地不长不短地写下来,图的是尽兴。这本集子里收入的,便是我以这样的写作方式,在近年写下的一些中短篇作品。

  《繁枝》刊发于2012年第10期的《人民文学》。获得了广泛而正面的反响,带来许多的奖项。在《繁枝》的写作过程中,当我携同锦芯和立蕙姐妹穿越于家族历史的丛林,经历着她们的心头之痛时,伴随我的是惨烈的牙疼。这个奇妙的生理现象,今日思之,仍令人惊悸。我相信,如果你将它读下来,一定能体会到我当时经历过的身心煎熬。在不少关于《繁枝》的评论里,都有“家族血脉”“爱恨情仇”这样的字眼,其实从我打下第一个字起,我觉得自己只是牵着锦芯和立蕙那对姐妹的手而已,我想要做的,不过是由着好奇心,从她们人生的波折起伏里看出“故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便是我的小说观。由于篇幅所限,《繁枝》在杂志刊出时做了删节。而此次书中收入的是更全的版本。

  书中的另一部中篇《莲露》,则是以心理医生的视角切入的中篇小说。我对心理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与我的小说观密不可分。当要真的以一位心理医生作为叙事主体,我才发现,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非常感谢我的好友、临床心理医生童慧琦博士的帮助和引领,让我将这场挑战对付下来。

  在写作《莲露》的过程中,面对着众多的素材,我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要达到心目中的艺术真实,必须做减法。这是一种全新的经验,颠覆了我对写作的认识——艺术在有些时候应当低于生活。换句话说,生活可以复杂、精彩到令艺术黯然。写作的乐趣之一,是在其中完成个人的成长,《莲露》的写作,正是让我体会到了这样的过程。

  在写作中篇的同时,我写了数量非常有限的短篇小说。大家经常会论及长、中、短篇小说的写作难易。以我看来,如果以“写得好”为要求,它们各有其难。但以我的写作实践而论,短篇小说确实最不容易。其难度在于“精”——它是生活的一个横截面,要截得漂亮,要心明眼快力足,不能拖泥带水。

  多年前,我写过一部悬疑类型的中篇小说《残雪》,在我的写作实践里,那是一个异数。《我是欧文太太》从《残雪》那个开放的结局里起步,试图将曾经撒落一地的冰块拾起,装上一款看得出来龙和去脉的迷你雪撬。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在短篇有限的构架里,我必须放下这些年来令我迷恋的、在阔大的中篇容量里对“故事为什么会发生(Why)”反复追究并演绎的展示,学习如何用有节制又具深意的语言,讲述好“发生了什么”。而短篇的魅力,恰恰就在这个过程中凸显。

  而另一部更短的小说《麒麟儿》,是我为国内前卫而勇敢的《财新》杂志所写的。《财新》曾尝试开辟短篇小说专栏,出高稿酬广招优秀短篇。《麒麟儿》正是应杂志的文化主编徐晓老师的邀约写下的。它的核心枝干生长于一个我亲耳听过的真实故事,我甚至仍能记得讲述者那骇然痛苦的表情。在几千字的篇幅里,我尝试梳理命运肌理,以让心中的沉痛得以消解。

  我同意“小说是一种手艺活”的说法。我同时又更愿意说,在好的技法之上,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思考和追问,应该是小说存活下去的理由。好的小说,应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生活,进而在面临生活的选择时,行为有所依据。如果从小说中我们不能找到榜样,却能够体察到警醒,也是收获。作为写作者,我做不到对生活里的各种问题提供答案,但我一向都对生活本质提出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大家看完这部小说,对其中的每一个角色能够有所理解,对他们如何能够获得更好的结局有所思考,我的作业应该就及格了。

编辑:张林昱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