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年年忙为《傅雷家书》打侵权官司 傅雷次子傅敏称傅雷身教重于言教

2017-03-15 09:33 来源:广州日报 肖欢欢

  傅敏近照

  著名翻译家、作家傅雷的后人近日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因为台海出版社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出版《傅雷家书》,傅雷次子傅敏将出版社告上法庭,要求出版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近40万元人民币。此案3月3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傅雷家书》自从1981年出版以来,30多年间一直是畅销书,成为很多家长的家教必备读本,影响了整整两代人。而该书的编纂者正是傅敏。

  近日,记者采访了傅敏。在他看来,虽然30年过去了,但《傅雷家书》并没有过时,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今年已经80岁的傅敏先生已经两鬓斑白,但他身体依旧健朗,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傅敏是一位非常爱学习的老先生,八旬高龄的他每天上网,还能给记者发电子邮件。傅敏特别交代,自己耳朵不好,跟他说话时声音要大一些。

  年年忙打侵权官司

  说起频频出现的侵权,今年80岁的傅敏有些头疼。3月3日的开庭,他因为太忙也没有到场。他从2006年就开始打侵权官司,现在《傅雷家书》有十多个版本,侵权官司太多了,都打不过来了,因为每个官司诉讼过程都很漫长。“从2010年起,我每年在报纸上发表维权申明,然而多家出版社置若罔闻。最近3年内,先后有十多家出版社就侵权做出赔偿。”

  傅敏还专门委托代理人江奇勇向记者介绍了整个侵权官司的来龙去脉。江奇勇告诉本报记者,《傅雷家书》从1981年出版以来一直就是畅销书,正版印刷量已经430万册。由于傅雷家信从2016年进入公版领域,不少人对《傅雷家书》完整著作权的认识有误,目前已经发现不少出版社明显侵权。

  江奇勇重申两点:第一,傅雷家信进入公版,不等于《傅雷家书》进入公版。傅敏作为傅雷夫妇的继承人行使了傅雷夫妇家信的发表权和修改权,删节选编了《傅雷家书》。对于《傅雷家书》的著作权保护,是通过保护傅雷夫妇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没有期限,作者去世后,由其继承人保护),以及保护《傅雷家书》完整权,来保护傅敏的汇编著作权(财产权)。《傅雷家书》实际上是傅雷家信的选本,是傅敏汇编而成,这就牵涉到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责任都要由傅敏来负,而不是傅雷来负。如果署名傅雷著,就侵犯了傅雷的人身权利,即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根据《著作权法》,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人身权利,是永久保护的,没有时间限制。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正规的署名应为“傅雷、朱梅馥、傅聪著,傅敏编”。

  第二,在选编傅雷家信时不能侵犯傅雷的作品完整权,不能随意修改。并且,选编傅雷家信时不能用《傅雷家书》的书名。“作为汇编作品,《傅雷家书》中有很多没有进入公版,比如,楼适夷的代序,傅聪家信。”江奇勇说,这次侵权案件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傅雷家信进入公版之后如何看待《傅雷家书》的版权问题。要让出版方认识到,用“傅雷著”来署名是侵犯著作权的,侵犯了傅雷的人身权利,即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必须要刹住这股侵权的歪风。


  傅敏在北京家中与傅雷铜像合照。

  信少写给次子不是偏心

  如今存世的《傅雷家书》多数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写给傅敏的却很少。不少人误认为这是傅雷“偏心”。对此,傅敏哈哈一笑。他表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在国内,与父母接触的机会更多,父亲对我可以说是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这种教育远比家书要深刻得多。”傅敏说,当时父亲其实也给他写了很多信,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看不到前途,非常苦闷。很多书信都被他烧了。“哥哥在国外,所以,他的书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但父亲对我的爱和关心,丝毫不比哥哥少。”

  在傅敏看来,《傅雷家书》的全部内容其实都是在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本书的精髓就三个字:“教做人”。“在生活中,父母对我的教育,就是怎么做人,这种教诲我终身受用。”傅敏说。

  在傅敏的印象中,生活中的父亲是一个严苛到极致的人。“从小在家吃饭都管得很严,吃饭时不得讲话,吃饭时不准发出咀嚼的声音,饭菜不能掉在餐桌上,吃饭时不能把胳膊撑在桌子上,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用餐,不能把脚架在别人的椅子上,吃完饭后椅子要放回原来的位置。”至今,傅敏仍对这些餐桌规则记得很清楚。

  母亲朱梅馥则是一位慈母。“没有母亲,就没有父亲傅雷的一切成就。”傅敏说,父亲是个个性极强、棱角分明的人,有时得罪人了他自己还不知道。母亲在很多时候都要帮他圆场或善后,母亲性格中“柔”的一部分很好地弥补了父亲性格中的“刚”,两人可谓天作之合。


  明年傅雷诞辰110周年

  明年,是傅雷先生诞辰110周年,远东出版社将出版《傅雷著译全书》,新版《傅雷家书全编》也将出版。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傅敏依然笔耕不辍,在收集整理父亲的著作。整理父亲的信件,对傅敏来说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他感觉父亲就在眼前,在和他对话。有时,他会忍不住眼眶湿润。

  在傅敏看来,《傅雷家书》之所以能长盛不衰30多年,一直成为畅销书,原因在于其真情实感和强烈的思想性。即便在今天,《傅雷家书》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书中,你能看到一个中国传统家长对孩子爱得多么炽烈和真挚。”

  傅聪、傅敏与母亲。

  对话

  有用比成大器更重要

  广州日报:父亲傅雷的教育方法特点是什么?

  傅敏:首先,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影响更多来自于身教,他的教育不是口号式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这是言教达不到的效果。

  父亲教育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认真。比如养花,当时我们家后院里,他种了几十种月季。院子里花香四溢,邻居们都跑过来看。别人从外地带给他一些花的种子,他都欣喜万分,他甚至尝试过嫁接花。对每一盆花,他都料理得很仔细,好像这些花都有生命似的。如果下雨了,这些花忘了搬进屋,他会连夜起来把它们搬进屋。他可以说是一位专业的花匠。

  其次,父亲从小就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见得都要成为大家、大器。他曾跟我们说,做人做好了,哪怕是个皮鞋匠都没关系。所以,他的教育理念不是功利地要求孩子一定要当大官,成大材。

  再次,父亲的教育方法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不断调整的。比如,小时候我们顽皮,他也打过我们,后来他认识到这个问题,表达出愧疚和忏悔的意思。他把孩子当成朋友,和他们一起成长。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当时哥哥到国外去,他其实非常苦闷。其实父亲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另一方面又将儿子送到了国外。但他也知道,如果儿子在身边,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幸亏当时父母走的时候,我俩都不在他身边,否则,以我俩的性格,很有可能跟着一起去了。1979年我出国,后来,我也回来了,因为我热爱祖国。

  广州日报:有没有一些教育方法到现在还有现实意义的?

  傅敏:父亲特别注意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直接灌输给你,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我称之为启发式教育。打个比方,我们在学习外语或国文过程中有些不明白,他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去思考。过十分钟,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说得不对,继续去思考,直到一步步接近答案。我后来到中学当老师,也把父亲教的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中,效果很好。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