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退出流通的人民币种,第二套人民币记录着我国筚路蓝缕的建安发展时期,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以及承载物。一张钱币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因为在上面凝聚了一代人的人文风貌和历史。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曾与人密不可分,是一个人维系生存的一般等价物的存在。因此,人民币对于每个中国公民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行背景
中苏曾经也有“蜜月期”
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苏美两大阵营严重对峙的世界格局中,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苏联不仅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并且最早同新中国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各个方面给予新中国支持和帮助。
然而,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进入冷战的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遭到中国共产党的批评和抵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从意识形态的分歧逐步发展到两党和两国关系的破裂。其结果是,苏联撤走当时所有留在中国的科学家,而在此前一直合作的货币发行项目也戛然而止。
自此,中国立志走上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道路,并获得丰硕的社会发展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和改版。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还有个主要目的,就是治理解放前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然而,后期由于和前苏联关系恶化,加之部分纸币由前苏联代印,随着第二套人民币的逐渐退出流通,由此结束了由外国给新中国印刷纸币的历史。
发行情况
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铝材曾出现短时间供应紧张,导致铝分币生产受限。为了缓解分币供应的不足,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使用1953年分币的印版将分币再次印制,为做区分,再版纸分币的票面上只有罗马冠字号并无号码,俗称“无号码”。因此,第二套人民币可以说有两个发行时间。
1953年版的壹分纸币分两大类,一是原版,罗马数字后有阿拉伯数字的,称长号码;二是八十年代再版,只有罗马数字,二罗马或三罗马,没有阿拉伯数字的,称无号码。而小字版的罗马数字的字体大小较后期的要小。
二罗马(大字)(8mm×4mm);三罗马(小字)(9mm×3.3mm);三罗马(大字)(11mm×4mm)。
票面主色为米黄色,正面图案为汽车,背面图案为“国徽和中国人民银行壹分”的汉、蒙、维、藏四种文字图案(人民币首次综合采用三种民族文字设计),票额尺寸为90毫米×42.5毫米。
藏品《53年小字壹分(包)》就属于再版纸分币。再版的壹分券,按照冠字发行先后分为小三字冠、大三字冠和大二字冠,有人统计三字冠约为234种,二字冠约为94种。根据包装的不同,还分有油、无油和18K等种类。藏品《53年小字壹分(包)》为其中的小字壹分。
《53年小字壹分(包)》基本信息
【藏品名称】第二套人民币壹分券 无号码 小字(整包)
【藏品简称】53年小字壹分(包)
【藏品面值】1分
【发行时间】1981年07月15日
【发行数量】回收销毁
【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交易代码】103119
工艺设计
正面:汽车图
背面:花符、国会与蒙、维、藏少数名族字
主色:茶色、米黄色
版别:四色胶印
冠号:红色三冠字
水印:无水印
暗记:正面汽车与面值之间的远方有近似“儿” 字
年号:1953年
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期间,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维护了新中国的经济安全,有效预防了敌对势力输送假钞的危机。此外,第二套人民币还经历了三年大饥荒、浮夸风等“左”倾错误历史事件,可以说承载了人们太多的酸甜苦辣。所以,第二套人民币如今在作为收藏品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