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让更多市民成为非遗大师的粉丝

2015-03-10 09:18 来源:南方网 杨逸 实习生 林莹 李海楠 通讯员 朱海靖

广府庙会非遗展区内的本土广州戏服制作。

手工艺人现场表演刺绣技艺。

广彩艺人许珺茹现场表演。

  梁文祥 摄

  每年的农历新年前后,都是非遗项目集体登场的“旺季”,而今年情况更显火爆。3月5日,一年一度的广府庙会热闹开锣。作为本届庙会亮点之一,今年的非遗展示活动在广州北京路开展,并分为南北荟萃非遗展区、岭南精粹非遗展区、非遗创意集市展区三大部分,共有46个项目参展,比去年扩大了展示范围、增加了不少非遗项目,为广府庙会添上浓浓的“文化味”。

  近年来,随着花市、庙会等节庆活动提供的亮相机会不断增加,传统非遗项目渐渐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庙会的大众化定位,非遗摊位往往以展销中低端产品为主,未能充分呈现非遗的文化内涵,也影响了非遗传承人参与的积极性。对此,广州文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主任朱钢建言,未来非遗与庙会应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适应,非遗传承人也须为作品增添文化附加值,让市民大众对非遗的魅力有更直接的体验。

  ◎现场

  南北非遗荟萃千年古道

  3月8日的北京路步行街,人潮拥挤。一排排古色古香的非遗摊位,成为“千年古道”上的一道夺目的风景线。“岭南精粹非遗展”与“南北荟萃非遗展”同时揭开帷幕。精美的玉雕、榄雕、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吸引中外游客驻足围观。现代商都与传统文化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据介绍,本届广府庙会的非遗活动区域共有46个非遗项目展出,其中包括了16个国家级、省级具有浓厚广府特色的非遗项目,如红木宫灯、新会葵艺、榄雕、端砚、打铜技艺、岭南古琴等。此外,四川的糖画、山西的布老虎、河南的陶埙和龙泉青瓷,以及从贵州远道而来的蜡染、刺绣、竹编、银器制作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也在本次庙会与广州市民实现“零距离”接触。

  每个非遗摊位上,都醒目地标出了坐镇其中的非遗大师名号。广绣国家级传承人陈少芳、榄雕省级传承人曾昭鸿、广彩省级传承人许恩福纷纷到现场献技,与市民交流创作心得。“这次参展项目的筛选比较严格,部分前来的传承人虽然没有评级,但他们都必须达到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的水平。”非遗展区负责人、越秀区非遗中心主任刘颖雯表示。

  “广府庙会不仅仅是‘广府的庙会’,而是‘为广府人办的庙会’,应该让广州市民看到更多元的东西。”广州文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主任朱钢表示,随着贵广铁路、南广铁路的开通,也使广州作为华南非遗展示中心的地位更为凸显。本次展览吸引到7个贵州非遗来穗参展,足以说明广州这一平台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

  位于北京路北段的“非遗创意集市”,也是今年增设的一大亮点。该区域以“非遗创意作品”作为主打,旨在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潮流相结合的合成品。精美的景泰蓝书签、广州景点木雕明信片、融入西方元素的油画广绣……让人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另一种可能性。

  不少创意摊位都由院校的学生与社会团体承办。其中,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岭南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研究生在现场开设了广彩、广绣、玉雕、端砚、陶艺五个摊位。负责人介绍,现场销售的作品都由学生亲手设计。记者注意到,摊位展出的一方绿端砚就采取了素描艺术风格,将外形设计成树皮的形状。这些平易近人的非遗产品也让“老广”们很受用。“我们每天都忙得没有时间吃饭,一天大概能有3000元收入。”负责人说。

  此外,本次广府庙会开幕式上启动的首届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也在火热进行。为打造广东省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意交易平台,越秀区正面向有兴趣的设计者,征集一批将传统元素与创意手法结合、美观实用、可量化生产的非遗创意产品,获奖作品将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举行颁奖仪式。

  ◎建议

  非遗与庙会结合须顺应潮流

  经过四年的累积,本届广府庙会人潮与气氛上都掀起了一个新高潮。记者观察到,除了本地游客外,北京路的非遗摊点吸引到许多外国游客的围观。刘颖雯表示,广府庙会是非遗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非遗大师的“粉丝”。

  “大师们的作品每一件都是不同的,这也是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根本分别。”刘颖雯认为,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能让市民在真切体会传统工艺魅力的同时,更深刻地接受非遗普及性教育:“在交流中,传承人会教市民如何甄别大师的作品。有些细心的市民甚至还能发现,大师的作品每一年都在推陈出新。”

  “在往届广府庙会的展场上,景泰蓝与红木宫灯都曾经遇到过感兴趣的商家。”在给市民打开一扇非遗窗口的同时,广府庙会也为非遗传承人与市场之间牵线搭桥。“非遗传人过去面临的困境是社会不需要他们,我们单方面给钱资助传承人是没用的,关键还是提供平台,让社会认识到非遗的价值,给传承人提供‘造血’的机会。”刘颖雯说。

  “庙会的商业性质太浓厚,以展销中低端产品居多。”第一次参加广府庙会的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虾表示。一些非遗传承人向记者表示,由于庙会人流量过大,保安难度较大,以致他们的绝艺未能在广府庙会得到充分展示。“广式硬木家具至少需要三、四十平方米的场地,但这里连一套家具也放不下。”杨虾表示,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这次庙会只能以展销工艺品为主,真正代表作无缘与市民见面。

  “我们应当坦言,非遗传承人本身也是经济主体,他们也有自己的经济诉求,但庙会的形式注定他们卖不了太贵重的东西。在行情不太好的情况下,传承人就会减少参与展会的频率。”朱钢认为,要提高传承人对庙会的参与度,主办方在经营理念上有必要更新,包括对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运用,比如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延伸,使非遗展会走出时空限制,一年四季都能在网上实现。

  “传承人也不能一味期望实体庙会帮他们卖东西。”与之相应,朱钢也建议传承人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变化:“非遗首先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大师或传承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理应比一般的手工艺品更多,才能吸引更多民众的关注。”

  广府庙会的火爆,也从侧面说明目前非遗展示平台仍然偏少。要让非遗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非遗项目展示在广府庙会之外实现常态化,同样值得人们期待。刘颖雯向记者表示,越秀区正尝试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孵化基地,让大师们能够在此授徒与创作,使他们作品常态化与市民亲密接触。

 

 

 

编辑:琦萼

  

编辑:张林昱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