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陈锐军:从阅书、阅世到阅人

2015-03-27 08:49 来源:南方网

陈锐军空中读鲁迅。

达人候选人

  陈锐军:资深媒体出版人、摄影师。先后供职于广东《黄金时代》杂志社,《潇洒》杂志社,曾任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社长,现为家庭期刊集团总编辑。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陈锐军不仅出版了一批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籍和摄影集,而且在国内外名山大川广为游历,积累下了丰富的生活印记。在他看来,人生经过阅书、阅世、阅人三个阶段,对读书才会有更丰富的理解。

  ◎阅书

  “海绵吸水”的阅读时代

  说起上世纪80年代的读书,陈锐军对两套丛书记忆深刻。其一是“走向未来丛书”,其二便是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那是一个人人“文青”、全民阅读的时代,人们对于书本的渴望既是追星般的时尚,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需求。

  当时的北京路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文化中心,新华书店、古籍书店、教育书店、科技书店沿街排开,都是读书人眼中的圣地。一有新书,学生之间竞相抢购、借阅,能在一本书出版之后立即拥有也被作为标榜的资本。“尤其是新华书店,一出好书,北京路的书店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计划经济时代,每出一本书之前都会向社会公开征订。那时我们经常去书店翻阅《社科新书目》报,上面有非常详尽的即将出版的新书信息,看到喜欢的可以预订,到货之后就寄给我们。这样也可以精准地测算印数,比如预订了10万册(那时的书动不动就起印10万册),那么出版社印刷50万册,就可以满足读者需求,基本不会有偏差,也不会浪费。”

  陈锐军将那个年代的阅读称为“海绵吸水”。书少,但每一本都珍贵,因此很多人都是什么书拿到手就读什么书,虽说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但无所不读的状态让他们吸收了大量的知识。“那个时候读书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基本没有什么功利性。谁也不考虑读这书以后干嘛,就是喜欢读。”某种程度上,这种“海绵吸水”式的阅读也构成了他们的文化观念、世界视野以及对中国社会的认知。

  过去了很多年,书房里的书静静沉淀,始终相伴,陈锐军觉得那些旧书就像老朋友一般亲切。小时候书少,鲁迅先生的作品倒是常见,父母的书架上也少不了有一套。断断续续地,鲁迅的世界就呈现在一个少年的头脑中。而到了中年再阅读,则尤其能品味出鲁迅文字里的韵味和深意。前不久,陈锐军在出差的飞机上阅读林贤治编的《鲁迅语录新编》,虽然只是一些句段的摘录,但仍然能从中感受到那句句皆金的思想魅力。合上书,彼时的夕阳透过飞机舷窗,正照在迅翁的两只明亮眼睛上。

  经典是可以在不同时期回味的,就像老朋友可以在不同年龄与你晤谈,给你启发。说起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陈锐军想起了路遥的写作对数代人的深远影响。“路遥书写了变革时代的初期境况,但在根本上他写了人的尊严和不屈不饶的坚强精神。尤其是对于青年,这种震撼力量是很大的。”

  在陈锐军的书房里,有很多作者朋友的签名本图书。譬如肖全的《我们这一代》摄影集,199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的那一版,不仅记录了当年文化繁荣的盛况,也承载着一种人情的温暖。“当年我很幸运地分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大房子,在同龄人中很是骄傲,很多朋友都定期来我家聚会。肖全从成都来广东拍摄的时候,就在我家当了一个星期的‘厅长’,他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陈锐军觉得,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人崇尚精神追求,人心也很赤诚。“朋友到了谁的地头上,谁就得负责一切吃住;谁给远方的朋友写封信说‘这是我的朋友’,那么就会把他当作我本人看待。‘朋友’两字在当时分量很重。”尽管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时代,但陈锐军认为那只是一个成长的源泉,经历了阅书、阅世,他也慢慢地学会了阅人。人的精神世界如大海般浩瀚,而当年让自己激情澎湃的文学,其实就是人学。

  ◎阅历

  用镜头记录人生的精彩瞬间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陈锐军便曾孤身一人深入当时还十分荒蛮的九寨沟,留下了一批原始的摄影记录。上世纪90年代初进藏期间,他拍摄了一系列反映高原风景和西藏风俗的作品,后来出版了在文化圈中风行一时的摄影集《梦回西藏》。

  而那只是一个开始,从那以后,因为一本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陈锐军攀上了乞力马扎罗的顶峰;因为一本中国科技出版社的《长江漂流探险纪实》,他又去漂了虎跳峡下游的金沙江。还有好望角、埃及金字塔、澳洲大沙漠等等地方。每到一地,他都会用空胶卷盒珍藏一点当地的水或沙粒。在他的书架上,这些一字排开的胶卷盒仿佛可以让人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风景和气息。

  “那时候摄影玩胶片是非常奢侈的。我从朋友那里搞到了一些侦察机用的黑白胶卷,感光度高,但颗粒细腻,很好用。不过每个包装是一大盘,得自己在暗房里剪开分装。”如今,陈锐军的书房里珍藏着许多当年的胶片,每一卷都记载着一段过去的故事。

  后来的很长时间里,陈锐军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舞蹈摄影师,并长期为广东现代舞团拍摄演出作品。在《形·影——陈锐军现代舞摄影集》中,那些黑白照片记录下了舞蹈演员们永恒的美。

  2008年冬南方冰灾发生时,许多人都被困在上海机场,好不容易半夜登机飞回广州,正在机上看书的陈锐军忽然惊奇地发现,在黑暗的机舱中竟然还有一盏阅读灯在亮着,一位美丽的外国女孩正在灯光下安静读书。左看右看,他发现这女孩极其面善,终于想起来1997年,他曾经为一个来广州演出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拍了许多剧照,这个姑娘就是主演。下飞机后,他上前交流,当那个俄罗斯女孩认出陈锐军是十年前为她拍照的摄影师时,惊喜不已。“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吧!”陈锐军笑着说。

  除了摄影之外,陈锐军的出版生涯中也充满了精彩。2005年,他在广州西关老街发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资料。与邓小平同时期留学法国的关爱莲女士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西关昌华街居委会主任,在40年的时间里,关爱莲以工作日志的形式记录了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陈锐军整整花了五年时间将这位百岁老人的30多个笔记本整理出50多万字的厚厚一本书,命名为《街道年轮》,为国内“居委会”这一层次的社会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份绝无仅有的原始档案。此书的版权后来在法兰克福书展中被一家德国出版社买下,并出版了德语版。

  此外,陈锐军的镜头还记录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里,由广东画家和新世纪出版社发起、由全国各地画家参与的《地恸·重生暨5.12表情》汶川大地震巨幅油画的创作历程。这幅高达2米,长达51.2米的大型油画吸引了170名画家的自愿参与,记录下了地震发生后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和重要时刻,也创造了中国油画史上集体创作的一个纪录。作为最早的三名发起人之一,陈锐军在四天之内拍摄、出版了这部作品,作为对那一重大事件的纪念。

编辑:张林昱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