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崔臻和:用音乐勾勒岭南风情

2017-02-24 09:19 来源:南方日报 麦炜源

崔臻和

崔臻和的部分个人作品和CD专辑。

  画家用画笔描绘山水间的秀丽俊美;摄影师用镜头铭记人文中的转瞬时光;音乐人则把迷人之景、点滴之情化作音符,谱写出质朴感人的乐章。3月10日,“岭南意象、山水清溪”崔臻和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将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上演,音乐会上的曲目均为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音乐制作人崔臻和的原创作品。音乐会邀请到广东民族乐团、聆听中国室内乐团担任演奏班底,传统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融合的民族管弦乐,以及东西方跨界音乐组合,丰富多元的乐章展现出崔臻和音乐创作的才华。

  从北方来到南方生活的崔臻和在岭南大地吸收着广东音乐的养分,汲取创作灵感,写出一首首风格鲜明的岭南音乐题材的乐曲。他以民间传统音乐为根,深入挖掘本土特色,为东莞原创音乐注入真情实感,立志用音乐唱响东莞。在一首首优秀作品的背后,崔臻和的创作故事融入其中,随着动人旋律缓缓而来。

  乐曲中的民族风情

  “岭南意象、山水清溪”崔臻和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是全省首个以岭南题材和东莞风土人情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会,分为“岭南意象”和“山水清溪”两大部分,涵盖大型民族管弦乐、新民乐组合、人声与乐队三大类别。作品融汇了岭南地区的客家山歌、咸水歌等音乐元素,充分运用民族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展现出岭南地区的古今往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尽显岭南文化特色。

  为筹备此次音乐会,崔臻和每天都要与各部门的同事开会,从海报的设计到乐团的排练,他都要精益求精达到最好的状态。本次演出的全部曲目均为崔臻和的原创作品,既有以疍家咸水歌为元素创作的《传说》《听雨》,还有以客家山歌为元素创作的《春歌》《迎客来》等,崔臻和对民间传统音乐的喜爱借由一部部作品娓娓道来。

  “作曲家就像是厨师,既要有好的材料,也要有专业的技巧。而民间传统音乐就是我创作的材料。”作为一名生活在岭南的创作者,崔臻和认为岭南有很多可以融入创作的素材,“在我这次的音乐会里,第一部分‘岭南意象’的作品其实是致敬传统,具有明显的‘广东烙印’。而在第二部分‘山水清溪’中,实际是我用流行乐的形式来表现民间传统音乐,是一种跨界音乐。例如《春歌》是以清溪客家山歌为音乐元素,融入了西方音乐的表达方式,飘逸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客家风情。”

  一直以来,崔臻和致力于将民间传统音乐推广到更大的舞台上,比如北方民族音乐和达斡尔族音乐,来到广东后,还对广东音乐、咸水歌、客家山歌等深入研究。2016年,崔臻和凭借《阿爸的草原》获得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最佳作品奖。“《阿爸的草原》比较有特点,抒情、朴实,还有创新。”崔臻和介绍,这是一首用了流行与民族元素结合的新世纪音乐,里面的民族元素来源于达斡尔族。崔臻和曾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研究达斡尔族的音乐文化,住在那里生活、给老民歌手录音、学习他们特有的音乐。

  同年10月,崔臻和作曲的《水墨乡情》入围“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是广东省唯一入围的声乐类作品。崔臻和介绍道,《水墨乡情》是以东莞水乡真实的历史故事为题材,曲调以咸水歌为核心要素,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用倾诉、轻吟的旋律,与歌词演绎出水墨画般的爱情与乡情。


《捡垃圾的老爷爷》剧照,由崔臻和、李娟作曲。

  用音乐唱响东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音乐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如广东音乐、客家山歌、疍家咸水歌以及潮汕的打击音乐等,崔臻和对此如数家珍,就是这一份喜爱吸引着他离家来到南方生活。采访期间,崔臻和总会即兴地哼起了小曲儿,“因为语言不通,很多音乐我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旋律中所表达的情绪我都能感受得到,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

  七年前,崔臻和作为音乐人才从中山引进到东莞,初期来莞的不适应并没有阻碍他的音乐创作,他认为东莞是个特殊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集聚于此,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艺术要有特色才有存在价值。而我觉得东莞的特色也体现在打工群体之中,打工音乐也会是东莞音乐的其中一条出路”。

  2014年,东莞原创歌曲《脚印》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最佳作品奖,这也是东莞的音乐作品首次获此殊荣。“金钟奖主要针对各大院校、专业团体及音乐协会,专业性很强,报送门槛高。”崔臻和作为《脚印》曲作者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也感叹获奖的不易,“那届金钟奖声乐作品评选,共收到上百件报送的声乐作品,最终评选出声乐类最佳作品5名,《脚印》就是其中之一”。

  《脚印》是一首具有鲜明“打工者”特性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崔臻和认为打工题材既是东莞的特点,更是具有全国性的题材,“以往打工歌曲总是在塑造苦难的形象,但在《脚印》里呈现的是一种勇往直前、振奋人心的向上精神,这是因为我受到了进行曲的启发,别出心裁地以激昂的旋律来表达打工者的追梦之情”。

  在崔臻和看来,打工者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是当代值得歌颂的主题,“其实,音乐生活化即是打工歌曲,因为那是贴近大众生活的一种音乐”。为此,崔臻和特意在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开办了培训班,教导打工音乐的词曲创作,“打工音乐能让年轻人认识东莞,并对东莞产生归属感,更好地融入其中、参与其中”。


崔臻和获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以真情实感作曲

  崔臻和七岁开始学习琵琶弹奏,十三岁就成为了剧团的独奏演员,接着便开始了他的作曲生涯。“好的作品需要经历时光的沉淀,审美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找到大家的共鸣点才能打动人”崔臻和在谈到自己对歌曲创作的看法时说道,“歌曲创作需要与生活有关。正如近期的热门歌曲《成都》,为什么它能够受到大家的喜欢呢?那是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能让听众产生共鸣”。

  自小在北方长大、如今在东莞生活的崔臻和对南北音乐的差异有着自己的见解,北方音乐旋律变化较多,给人一种豪放且劲道的感觉,而南方音乐展现的是秀美的柔和音韵。创作需要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崔臻和在掌握了南北音乐的特点之后,将其灵活运用,用“移花接木”之术使得南北音乐彼此融合,“我创作的《大沙田的传说》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令作品更有张力”。

  在崔臻和看来,写好一首歌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生活的体验、真情实感、专业技术。“人们常说,艺术从生活中来。创作者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创作的冲动,没有冲动就激发不出好的灵感。在用艺术表达生活时,注意将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适当融合,这样一种技术运用在创作之中也很关键。”崔臻和说道。

  崔臻和在创作主旋律作品时也是将内心感受注入音乐,以真情实感作曲,而不是口号式的呆板创作。自“中国梦”这一概念提出后,崔臻和与词作家杨湘粤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筹备,推出正能量歌曲《中国梦》。自面世以来,《中国梦》迅速走红,先后在2013年CCTV网络春晚、首届全球潮人春节文艺晚会、央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晚会、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音乐会等大型文艺晚会中亮相,成为国内各主流媒体及重要文艺晚会的主推作品和压轴节目,广受观众好评。

  “过去,主旋律的作品总喜欢用宏大的结构,而我觉得不该走老路,应该用感情去抒发,让歌曲更容易让观众接受。”谈及当初创作《中国梦》的想法,崔臻和说道,“在谱曲的过程中,我主要追求两点,一是尽量贴近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语言;二是增加流行元素,吸收了很多流行唱法,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兼容并蓄。为了让人记住曲调,我特地使用了重复手法。”


崔臻和作曲的《水墨乡情》入围“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是广东省唯一入围的声乐类作品。

  领衔莞邑的原创音乐

  自1983年从事音乐创作,崔臻和多年来精心创作了各类音乐、器乐、戏曲、曲艺等作品300余部,获奖作品上百件。近年来,还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原创歌曲奖、文化部群星奖、中国音乐电视金奖、中华民歌十大金曲奖、中国广播电视新歌金奖等一批国家级最高奖及100多个省级奖项。崔臻和说道:“当初来东莞,我主要希望自己能做好两件事,一是个人的创作出成绩,一是发展东莞创作的团队,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

  三年前,崔臻和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并落户松山湖。创办工作室,崔臻和主要有几方面的工作,除了增强个人的精品创作,还有进行音乐剧的创作,他希望能做一台有东莞文化特色的音乐剧。“音乐剧创作有很高的难度,它需要顶级的作曲、作词,顶尖的舞台灯光,顶尖的剧本等,各方面的全力合作。任何一项不够完美,都会影响音乐剧的最终效果。”崔臻和说,希望东莞这座音乐剧之都能够带着本土的艺术家一起追梦。

  与此同时,工作室还是崔臻和带领团队的根据地。2017年1月23日,市文广新局为入选的8名本土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颁发了工作室牌匾。文化名家工作室不仅是对领衔人的扶持和信任,更代表了领衔人未来的一种责任,崔臻和音乐工作室已连续两年成为“东莞文化名家工作室”。作为领衔人,崔臻和表示,“创作文艺精品是我们的任务,但发现文化界的新面孔,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一手培育一手推广,都是我们工作的要点”。

  2015年,崔臻和发现国内的少儿音乐相对薄弱,基于市场需要,崔臻和创立了少儿歌曲创作中心,并落户莞城中心小学,联手该校老师创作一批乐曲。广东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上,东莞莞城中心小学的10个三四年级的孩子用混声演唱《捡垃圾的老爷爷》成为少儿艺术花会音乐类金奖第一名。这首歌曲是崔臻和与莞城中心小学的李娟老师合作创作而成,该作品用叙事性的音乐讲述拾荒老人助学的感人故事,爵士乐的旋律成为音乐类节目中最独特的风格。

  以民间传统音乐为根,融会贯通其他音乐艺术的技巧,崔臻和以真情实感滋养着自己的歌曲创作之花。生活在“音乐剧之都”——东莞,崔臻和挖掘出这座城市中的特色,客家山歌、疍家咸水歌、粤剧甚至是打工歌曲、音乐剧等,他以融合本土和外来、传统和现代等因素来创作,借助了流行乐的旋律去打动听众,使得他的音乐更加亲切,为观众呈现了一部部充满民族风土人情的美妙乐章。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