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常言:“厨出凤城”,当地诸多名厨世家正是最好的见证。自明清以来,顺德(旧称大良)早已成为广府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今顺德又被评选为“世界美食之都”,在世界美食之林亦拥有了一席之地。顺德人热爱品尝美食,更爱亲自下厨烹饪,即使是简单的家常菜,顺德人也总要精益求精,可以说,顺德菜根在民间。
一日三餐值得细细思量,每一道菜都应全情投入,邻里之间端出拿手好菜互相品尝,切磋厨艺。于是乎,滋味、生活、乡情、文化,这一切美好便在柴米油盐之间细细流淌,润物无声,顺德菜亦在时间的濯洗之后愈发光彩照人。
而在精彩纷繁的顺德菜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鱼的菜式了。一鱼烹百味,无论是顺德大厨还是家庭主妇,烹鱼皆是他们的一大绝活。
近百年来,顺德依靠着基塘农业的发达成为了广东重要的商品农业区,而顺德的饮食也深受此影响,拆食、生食、片食、块食、全食、剁食、酿食……种类丰富、品质鲜美的鱼在顺德厨师的手中演绎出千变万化。
宴席一开,依照广东人喜好汤汤水水的习惯,先为食客端上来一盅汤羹。在顺德,“拆鱼羹”往往是首选,这是顺德的经典名菜。拆食鱼肉,是顺德悠久的传统,也是“粗料精作”的典型。中国人餐桌上最为寻常易得的鲩鱼,在顺德厨师的巧手下变身为精致菜肴。细嫩的鱼茸,浓滑鲜甜的汤水,色彩缤纷而营养丰富的食材搭配,用一个碗口大、碗身斜的“鸡公碗”盛着,颇有返璞归真的美感,也正应了顺德“鱼米水乡”之景。
(顺德拆鱼羹是“粗料精作”的典型。)
调羹翻搅,表层的胡椒与焦香的榄仁特有的味道首先闯入鼻腔。只见丝滑浓稠的汤羹之中,五颜六色的食材相互映衬着。雪白的鳙鱼肉,透明的粉丝,金黄的鸡蛋,翠绿的胜瓜,乌黑的木耳丝,褐色的陈皮丝,浅紫的洋葱……简直如同一幅水墨画般精彩绝伦。加入少许生粉,使各种食材的味道相融得更加自然,口感也更顺滑柔和,清清爽爽地便入了喉。各种食材的味道并不掩盖鱼肉的香味,而饱满的层次感瞬间刺激味蕾,令人食欲大开,口腹温暖。
(榄仁的独特香气是拆鱼羹的点睛之处。)
尝过热汤,不如来试试冷食。“鱼生”,在全球的饮食体系中独占一席之地,这种古老的吃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鱼鲜味,获得了诸多拥趸。吃鱼生在中国南方更是历史悠久,从古越族人的饮食中便可见一斑。
鱼生最讲究品相,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给厨师带来了极大考验。顺德人的鱼生主要是淡水鱼。买回来的活鱼最好先在清澈的泉水中养几天,行内人称为“瘦身”,也就是让鱼消耗掉多余脂肪,吐净内部的土腥味,这样做出来的鱼生才会肉质紧实,清甜鲜美而无杂味。
(顺德鱼生是中国鱼生的始祖,古称“脍”。到了孔老夫子的时代,“脍”的吃法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论语•乡党》记载了夫子对鱼生吃法的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杀鱼放血,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如何使鱼片晶莹透亮,干爽鲜美,顺德大厨自有妙法。在鱼的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将之吊起,鱼血尽快从刀口处放干净,便可得到毫无淤血、洁白干爽的鱼肉。而起片更是检验厨师刀工的难关,手起刀落,刀竖刀侧,转瞬之间,鱼片薄可透光,在盘中层层叠叠地摆出各色风物,俨如精致的盆景一般。
不同于日本刺身直接蘸取酱油芥末,顺德人喜欢更华丽的吃法——“捞起鱼生”。将十几种食材统统切成细丝或剁碎,作为鱼生的配料排在器皿周围。常见的搭配是柠檬叶丝、炸芋丝、洋葱丝、京葱白丝、炸米粉丝、萝卜丝、尖椒丝、花生碎、榄角碎等等,再和上醋、香油、糖、盐、胡椒等调味品。鱼片与佐料摆好盘后迅速端上餐桌,呈给食客。顺德人吃鱼生,往往是一大桌子人一起动筷子“捞”,直捞得风生水起,热闹非凡,乐趣横生,众人大呼“捞起,捞起,一起捞起”,十分痛快,平淡的日常生活也因此鲜活生动起来。
(晶莹剔透、肌理清晰的生鱼片。)
从活鱼到放血、杀鱼、切片、捞起,一气呵成,争分夺秒,用时越短越能保证鱼肉的生猛鲜活状态。“捞”的动作也能够使各种味道相互均匀渗透,鱼片也在指尖的力量下相互弹挞,变得更为爽口。入口时鱼片的冰凉刺激着舌尖,令人瞬间来了精神。爽滑的鱼片温柔地触抚口腔,肉的纤维则意料之外的紧致,反复咀嚼,各种食料的滋味充分释放、融合,醋的酸爽醒目,姜葱的辛辣,胡椒的馥郁醇厚,柠檬叶的独特香气,花生芝麻的油脂香,带来了多层次的精彩体验。
(入口鲜、甜、嫩、滑,只需加点盐、酱油、花生油拌匀即可,也可以放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椒丝、酱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丝、炸粉丝……这些配菜,有些去腥,有些提味,有些增加口感,有些适合重口味,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口味,选择调配组合。)
生食最能演绎清爽本色,而“煎焗”则赋予了鱼肉更浓郁的滋味。“煎焗鱼嘴”“煎焗钳鱼”都是顺德的传统菜式。鳙鱼也成为大头鱼,将鱼头斩下后对半分,稍微腌制使之入味,在精准控制的油温中双面煎熟。好吃鱼嘴的人,往往是领会了头部胶质被煎得香脆的妙处,虽然肉量算不上多,但细细品吮却十分得趣。
当然,若是无肉不欢、只爱大口吃肉的食客,则可以选择“煎焗钳鱼”。钳鱼皮滑、肉厚、肥腴、骨少的特性,尤其适合于煎焗的吃法。稍微裹上薄薄一层面粉蛋液,高温热油使外表快速封住,立刻变得金黄香脆,而内部的鱼肉却仍旧嫩滑多汁,丰富的皮下脂肪被激发出独特的香气,一口下去满口溢香。
(煎焗钳鱼焦香四溢、外脆里嫩。)
有经验的厨师会选择蒜头为鱼肉增添风味,而不用常见的葱姜。秘密在于,葱姜水汽较重,味道过于辛辣,而顺德人更偏好煎焗之后的鱼肉呈现出干爽的质感,因此水少而辣中带甜的蒜是最佳选择。将独子蒜切成均匀的椭圆薄片,与钳鱼一同煎焗,大圆配小圆,流露出规矩和谐的美感。
(独子蒜的大小跟核桃相若,有大蒜的气味,但没有那么浓烈。)
相比起骨少肉多的钳鱼,鲮鱼与鲥鱼虽然多骨,但顺德人为能尝其鲜美细嫩,特意“量身打造”了诗意的烹饪方法。
用尽功夫将鲮鱼剔骨留肉,连皮一起剁成鱼茸,运用特殊的手法“挞”使之变成胶状,遂加工成绉纱鱼卷、鱼丸、鱼腐等鲮鱼制品,鱼肉鲜甜之外更变得弹牙劲道。
一道“酿鲮鱼”更是极为考验厨师的手艺。光是要让鲮鱼皮肉分离且保持表皮完整无损,就需要耗费数以年计的时间不断练习。掏出的鱼身骨肉分离,鱼肉部分制作成肉糜,同样挞到起胶。马蹄、香菇、腊肉、虾米、瑶柱等各色食材切碎,与鱼糜充分混合之后,“酿”入刚刚剥离的鱼皮中,恢复了整鱼的原貌,看起来大气而美观,而肚内则别有乾坤,吃起来更令人惊喜万分。中国人总喜欢求个齐全美满,这道十全十美的“酿鲮鱼”不仅仅是顺德菜的金字招牌,更是刻在顺德人心中的家乡之味,承载起那美好而质朴的愿景。
(顺德经典手工菜“酿鲮鱼”。)
鲥鱼,与河豚、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其中“鲥鱼”被顺德人称为“三泥鱼”。据说鲥鱼曾经在顺德随处可见,是价廉物美的鱼种之一。张爱玲曾感叹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一说法倒是有趣得很。
不过在顺德厨师眼中,再多刺的鲥鱼也值得品味。俗语云:“春鳊,秋鲤,夏三泥”,夏天的三泥鱼最是肥美。鱼肉斩块,凉瓜切段,撒上广东豆豉和姜汁。生姜的处理手法极为讲究,应当用木质棒槌敲碎使汁水自然地迸出,这样榨取的姜汁避免了金属刀具带来杂味,更具原生态。姜汁去除了鱼腥味,而豆豉增加的鲜味则与三泥鱼本身的鲜甜相得益彰。夏季的凉瓜本就甘苦解腻,而在蒸的过程中,铺在上层的鱼块慢慢析出汁水,被下层的凉瓜充分吸收,风味获得了质的飞跃。而底部铺上凉瓜还有另一用处:将鱼块撑起,与瓷盘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便于蒸汽上下流通,同时包裹着鱼块,熟成得更加均匀。
(夏季时令菜“凉瓜蒸三泥”。)
一众鱼食,在顺德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调理下,烹出了享誉中外“鱼米之乡”的乡情水色。
——摘自 赵利平著《大粤菜》(广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