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 最高礼遇
将“全猪”的部件集中到一道菜中的,还有一道客家传统特色美食——焖全猪。如果爱喝土猪汤,那么更不能错过它。
客家焖全猪,以精心挑选的连皮带骨五花肉为主料,来自膘肥体壮的农家猪。上乘的五花肉分层比例完美,猪皮饱满光滑,瘦肉与脂肪一层层交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猪肉比牛羊肉肥美不少,于是自然成为了早年客家人充实空腹的首选。客家人把五花肉名为“三层靓”,喜爱之情呼之欲出。五花肉也被用在另一道客家名菜“梅菜扣肉”中,客家饮食肥咸香特点的“肥”,由此可见一斑。现在许多人嫌肥肉太油腻,但在那些物质匮乏年月里,肠胃空乏无比,若能获得一块香浓肥厚的猪肉,吞落腹中,五脏六腑都会觉得满足。
(五花肉,又称肋条肉、三层肉,位于猪的腹部,猪腹部脂肪组织很多,其中又夹带着肌肉组织,肥瘦间隔。这个部位肥肉遇热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
与猪肉汤一样,焖全猪有时会放入猪肝、猪心、排骨、猪粉肠等。各个部件的加入,不仅是为了丰富味道,更有承载着美好的寓意。据说每逢过年过节,客家人的团圆饭桌上往往会有一份焖全猪,以此祈愿“十全十美”。用全猪来招待客人,是客家最高级别的礼遇,是办酒席办好事时的大菜。一锅焖全猪,就动用了整头猪,很有“排面”。但除了五花肉,其余的部位只放几块,避免味道混杂、难以突出主料。可谓是一道既阔气又懂得适当有度,能收能放的菜式。
这样一锅焖猪肉上桌,席间瞬而升腾起一阵热气。焖锅底的酱汁还未停止翻腾,不断滋啦滋啦作响,锅里的肉也随之微微颤动,惹人忍不住想要马上伸出筷子一探究竟。连皮带骨的猪肉,切成方块,整整齐齐码放于锅内。经过慢火焖煮,淋上秘方调配的调料汁,猪肉颜色酱红,闪动着琥珀色的光泽。只需看一眼,便知道它的料多味美,能够使每个饥肠辘辘的客人得到安抚。
(用传统做法焖煮,五花肉被焖得软糯入味,香气扑鼻。)
仅是一块猪肉,就能满足爱吃各类肉的刁钻之口:从上往下,依次是一层皮,带着些微瘦肉的肥肉,以及连着骨头的、半瘦不腻的肉。尝一口,富有胶质感的皮层入口即化;肥肉部分香软可口,嫩而多汁,肥而不腻;瘦肉部分则不涩,不柴,连着骨头处更是丰腴弹牙。而且带着骨头的肉,也使骨的香味渗入肉中。
而锅内的其他猪件,本是为增加“猪味”而放,尝起来也十分可口。如猪粉肠,外部弹韧,内部的粉末般的质地与外表的酱汁一经碰撞相合,咀嚼起来更加香浓。猪肝被酱汁浸染过,成了深色系,也别具风味。
客家焖全猪的肉质很厚,咬起来却不觉得硬或韧,与红烧肉、东坡猪肉都不一样。因为食材新鲜、火候得当,整锅猪肉吃起来肉味相当浓郁。且锅底有酸菜铺底,吸饱了肉汁与油脂,因此猪肉既“有猪味”却不油腻,又透露着蔬菜的清芬。而酸菜同样除去了酸涩,带有了肉的甘美,下酒、送饭皆妙。
(客家红焖肉,垫底的酸菜是灵魂,酸爽惹味,特别下饭。)
——摘自 赵利平著《大粤菜》(广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