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绿水至味乃河鲜——砂锅烹鲜

2024-03-15 09:23 来源:南方网

  砂锅烹鲜 中原遗风

  砂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烹饪器具之一,因其受热、导热均匀而受青睐。不少古籍都记载了以砂锅为烹饪器具的文段,如《水浒》中,就有写鲁智深在小酒店遇到的一幕:“猛闻得一阵肉香,走出空地上看时,只见墙边砂锅里煮着一只狗在那里。”民间炖肉,多用砂锅,因其能保存肉质的鲜浓感,味道醇香。而用铁器、铝器,则会渗入一种“铁腥味”,失其本质。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讲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客家菜讲求四时节气,有“冬羊、夏狗、春鸡、秋鸭”之说。)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讲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客家菜讲求四时节气,有“冬羊、夏狗、春鸡、秋鸭”之说。)

  北方很多地方,已经很少使用砂锅,高压锅、平底锅,纷繁的代替品则粉墨登场;而南方因需要煲汤,还常常使用。在南方的客家人则保存了中原遗风,将使用砂锅的习惯沿袭至今,最美味的做法离不开砂锅的温度。在河鲜上,同样如此。

  砂锅煎焗大头鱼是客家人常吃的一道菜。大头鱼对环境不挑剔,在水库、河塘中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位列四大家鱼之一。因其易得且味美,被客家大厨所青睐。

(砂锅煎焗大头鱼,咸鲜,微甜,又有一点点胡椒的辣。激活味蕾,却又不是那么刺激。焗的时候,飘出来阵阵浓香,常常搭配蒜头放一起,颗颗入味。)

  (砂锅煎焗大头鱼,咸鲜,微甜,又有一点点胡椒的辣。激活味蕾,却又不是那么刺激。焗的时候,飘出来阵阵浓香,常常搭配蒜头放一起,颗颗入味。)

  大头鱼有另一个名字:鲢鳙。李时珍说它是“鱼中之下品”,“盖鱼之庸常” 才得名为“鳙”。想必不少嗜食鱼头的老饕会忍不住为此打抱不平:鳙鱼鱼头的嫩滑肥美,非一般鱼能比。尤其是它喉边与鳃相连的胶质肉和鱼脑髓,通明澄澈,或嫩如猪脑,或软烂如银耳。油而不腻,引人垂涎。且富含胶原蛋白和水分,口感甚是腴美。虽然鱼身肉质相形之下显得略粗,但是似乎也不失为一种中庸之道的平衡——如果它的全身都如鱼头般美味,是否能在人类的口舌欲望中保全自己?

  爱吃鳙鱼的人,发明出专吃其鱼头的吃法,剁椒鱼头便是其中一道名菜。现代的饕客们为了把鳙鱼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人们培育出一种缩骨大头鱼,仅鱼头就几乎占了全身的三分之二。这下,人们可美美地大饱口福,而不用争抢或谦让鱼头,徒留略逊一筹的鱼身鱼尾部分尴尬了。

  客家人用砂锅煎焗缩骨大头鱼,把鱼肉自身的鲜香味烘托出来,并保持了鱼皮的丝滑爽口。煎焗的做法一方面保留了原汁原味,同时又有酱料由表及里地渗入,使得整条鱼略带一层金黄的酱汁,鲜美与醇厚并存。滑嫩的鱼肉中小刺较多,需要仔细甄别,不可因为它滑口就囫囵吞枣。煎焗水库大头鱼的这种做法也在顺德菜常见,从中也可一睹粤菜内部各派系之间的交融。

(清香四溢,砂锅的好处就是能保证鱼头一直处于出锅的温度,保证鱼肉的鲜嫩。)

  用砂锅焗另一种河鲜——白鳝,同样能产生惊艳味蕾的效果。上好的白鳝,也是来自万绿湖里的河鳝。上桌之前才宰杀,以保证新鲜度,切成大块肥厚的鱼段,只等下锅。  

  从前客家菜里做这种河鳝,多是切段后整块蒸,蒸得油光水滑。现在则有店家对此不断改良,加入山茶油、胡椒、姜,一并用砂锅焗入味,从而避免了以前吃得过腻,油分太重的口味风格。配料里的小黄姜,是客家龙川的特产。切成薄薄的片状,可以直接吃,口感粉糯而无渣,也不至于辛辣。而山茶油(又名茶籽油)也是客家特有的名贵产物,取自油茶树的种籽,一年只能量产一次,若是野生的则更罕见。古时,山茶油因其稀有且对健康养生有特殊功效,被视为“山珍贡品”,作为皇宫御用油使用。

  经过长时煲焗,白鳝已经骨刺酥松,但仍然带有出水时分的清香。入口便能感受到它的肉质软韧、弹滑,不像海鳝那么爽脆,也不似一般的河鳝那么软绵,介乎两者之间。又因为鳝鱼体内储存了丰富的油脂,煲焗的做法保留了汁液,故显得分外柔滑鲜甜。一般来说,白鳝因多油会显得有点腻,而加入各种配料,又平衡了口感。茶油使之滑爽,姜又增香提鲜,客家胡椒辟腥吊味,源于自然的食材,塑造出一道风味自然的佳肴。 

(砂锅焗白鳝,肉汁丰盈,香气扑鼻,外香里嫩。)

  从河鲜到客家人的诸多美食,都离不开一只圆润的砂锅。黝黑的它其貌不扬,却有一种浑成古朴的美。作为烹煮器皿,它具有自己的温度。它静静放置在灶炉上,而内部咕嘟作响,升起蒸汽,清淡悠远,如一幅静物画忽而动了起来。掀开锅盖,内部汤汁醇厚,肉香盈鼻,鲜美无匹,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味道,也是无数人记忆中抹不去的痕迹。

——摘自 赵利平著《大粤菜》(广州出版社)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