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非遗”传统复兴:创意新生百变莞草

2017-02-22 11:04 来源:羊城晚报 林清清

  张欣琦(莞草再生设计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

  梁洛文(莞草再生设计研究团队核心成员)

《扇子》

设计说明:通过编织的技艺,把莞草的粗糙和原始收敛了,变得雅致、精美,甚至浮现出书卷之气。手工编织经过人手与匠心的驯服,让莞草呈现出东方的禅意之美。

  有着“非遗”名头的传统手工,来到现代生活场景中,要如何复兴?曾经普通、廉价、随手可得的材质,如何变成雅致有趣的现代设计?

  有着2000年历史、作为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莞草编织,在经历“无草无人”困境后,经由广州美院师生“莞草再生设计研究”团队的重新发掘,于去年年底以创意家具的形式,出现在东莞岭南美术馆的展览中,重回现代生活。这就是他们用创意与设计给出的回答。

  百变莞草 重入现代生活

  一根柔弱而随处可见的水草,能变成什么模样?

  通过不同的编制方法,可以变成一幅似乎暗藏山色青黛的屏风,可以变成色彩缤纷随意组合的地毯,变成创意形态的台灯、衣架、茶几、椅子……不仅颜色、形态变得更为丰富,用途也变得更为广泛,这看起来随手可得的水草,呈现出与原先完全不同的多种质感,以唯美的姿态,重新进入现代生活场景,还能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交互式设计”,活化“传统手工”。

  与许多带着“非遗”标签的传统手工制品命运相似,曾经出现在《诗经》诗句中、出现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出现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莞草编织,曾经是一方经济支柱,远销东南亚及西欧、美国,而今却因为“无草无人”而面临凋落。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家具工作室的张欣琦、梁洛文两位老师,带领着24名学生,用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研究莞草,向非遗传人学习草编技艺,通过当代的设计语言,亲手制作了十余件莞草设计作品,令莞草呈现出创意的百变姿态,让它重返当代生活。

《DIY莞草小凳》

设计说明:如何向新一代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他们在体验中获得乐趣,这是制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的信息。在设计上汲取了传统席子的技艺,简化了编织过程,让使用者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莞草编织工艺,通过这种方式让莞草文化继续传承。

   《猫咪隧道椅》

设计说明:一件家具,要让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同时得到满足,同时得到乐趣。设计作品源自生活,因为学生家里养猫,通晓猫的习性,于是设计出这个让猫可以钻隧道的椅子。


 

  解构传统 用当代美学复兴“非遗”

  传闻中,广美师生“在山野调查中学习了几十种传统编织技艺”,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是武侠小说的情节,事实上,向非遗传人学习传统草编技艺,的确不容易。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没草没人。”项目负责人张欣琦对羊城晚报记者说,“由于城市发展,咸淡水交接的环境消失了,莞草这种植物也几近消失。另外,由于经济高度发展,除了部分非遗传人在从事莞草编织的推广工作外,经营莞草编织产品生产的企业和手工艺人几乎绝迹,很多工艺手法我们只能自己摸索。”

  不过,当面对一个“消失的文化”时,反而会促使设计师想去探索更多新的可能。一向对编织家具和空间设计感兴趣的梁洛文表示,传统材料的编织技艺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例如缠绕、染色、编草绳等,简单有效却富有创新余地,甚至可以将平面与立体设计打通。

  材质的碰撞则更为有趣。“我们尝试了很多不同的编织技艺创新。尤其在和铜、棉、布绳、皮革、纤维等其他材料进行混合编织时,产生了很多新的编织方式和混合搭配。例如通过铜线的缠绕,令金属质感和莞草的天然质感交织出一种独特的‘铜草’风格。而皮革和莞草的混编,为粗糙的莞草带来一种柔和的感觉。”梁洛文表示,这些尝试,都是传统莞草编织中没有的。

《归巢》

设计说明:以莞草编织为基础,加入感应灯。木蛋归巢,微微的灯光照亮莞草,一如从前家家户户都进行莞草编织一样,默默陪伴。

《卷席几》

设计说明:草席是莞草编织产品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其中芥黄席是东莞人嫁娶的必备品,被称为“皇后席”。本设计将草席的收纳方式“卷”移用至家具的收纳方式上,圆几的桌面参考了“皇后席”的编织方式并改进了配色,桌腿也可以完全拆散放置在卷着的桌面中,整个设计体现“卷”着收纳。

  情怀 交互 活化传统手工新方向

  一种传统材质传统手工的背后,也许标记着一种生活方式,而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复兴传统手工,往往是在活化一种符合现代需求的生活美学。

  有着非遗名头但材质看似普通又廉价的莞草,要如何重新进入现代生活场景,甚至能在商业化运作中获得重生?梁洛文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东莞市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副院长陈卫民说,他最喜欢的一部意大利电影叫《乡愁》,他认为人的情感都是由乡愁而来的。莞草恰好就是代表‘乡愁’之物。对于现代人的情感归依,莞草具有这种巨大吸引力。我想只要成为大家寄托‘乡愁’的载体,商业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情怀之外,交互式的趣味也许是“传统”活下去的另一个解决方案。羊城晚报记者发现,时下最流行的“交互式”设计,似乎也出现在了莞草重生的项目中。

  一个蕴含DIY趣味的小凳子,使用者需要按照说明书,自己动手完成“莞草编织”,方能最后制成可以供使用的凳。使用者在成为创作的一部分时,也将“莞草编织”传承了下来——这其实是张欣琦在项目之初就很想做的:将传统技艺通过一个类似“教具”的形式活化。梁洛文表示,常规的DIY家具是节约成本,将家具设计成使用者自己安装的;还有一种,是学习型家具,将某些技艺简化,让家具变成“积木”或者“工具”,让使用者体验学习的乐趣,创造更多生活的情景和应用。这次的项目就对后者做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未来也可能会做更多的尝试和深入研究。


  莞草创意家具——户外家具

  莞草创意家具——屏风

  莞草材质有更多可能性

  重塑莞草编织

  莞草这样新生

  对话 用当代审美为莞草建立文化价值

  羊城晚报:作为看似普通又廉价的材质,要做成家具,你觉得莞草对现代人的吸引力在哪里?

  张欣琦:只要是人们一眼看到就觉得美的、喜欢的、有需求的产品自然存在吸引力,是否平凡甚至低廉的材料制成,我相信并不重要。

  过去莞草制品都是做一些体量小的物品,做家具确实是头一回。看过我们作品的观众,都会惊讶于他们印象之中的莞草竟然可以制作出这样的东西。我们这次的目标是挖掘莞草编织的可能性,希望能做出打破固有印象的产品。草织品一向给人价值感不高的印象,所以我们尝试了多种提升莞草材料价值感的试验,比如混合其他材料或者尝试新的织造方式,希望打破传统莞草编织的惯用手法。

  羊城晚报:在人们印象中,以往的莞草更偏重于一种实用的平面图案的设计。在做成创意家具时,会有不同的空间感塑造吗?但是,莞草柔软的材质在产品实现中,会有什么难度吗?

  梁洛文:在我们的研究中,有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在莞草的传统编织中,也有立体的样式和形态。例如有种脚垫,就是用莞草揉出来的绳子,通过交错缠绕的形式,编织出立体的结构造型。我们沿用这个工艺,利用实木制造的框架,编织出一款新的小凳子。一方面,利用木头的支撑,让凳子可以支撑成年人的重量;另一方面,也发挥出莞草的材质优势:柔韧,让坐面配合人体的曲线,富有弹性。这样就可以让莞草跳出原来的“平面”,转向新的“立体”造型和使用。

  羊城晚报:作为家具设计师,将传统非遗莞草,改造成现代人审美与生活能够接受的创意家具,你更倾向的,是可以批量生产还是高端化的人手艺术编织?

  梁洛文:批量生产和高端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并不矛盾。我和张欣琦老师探讨的结果是:从现有的莞草行业情况看,要让莞草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关键还是要用“美”去唤起人的情感和记忆。家具的初样,手制之美必定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所以批量生产,是下一个阶段才需要的事情。

  莞草作为家具材料,其实有很多可能性,但近代的使用基本停留在草绳这个原始层面,比较单一和低廉。所以我们要建立它的文化价值。好比中国传统的竹子,大家对它就有文化价值认知,会觉得富有诗意和美感。如果莞草也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产业就会发展起来了。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