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春节档电影热度持续,长尾效应明显。疫情压抑三年解封,返乡和旅游人群井喷,假期归来成为“后春节”观影第二波高峰。2月初,《流浪地球2》主创路演到了广州和长春,并非姗姗来迟,而是恰逢其时。中小学开学,广州多位校长的致辞就引用了春节档电影中的“热梗”。
在春节七天里,我国电影票房共67.58亿元,比起去年增长了11.89%,仅次于2021年的78.42亿元,被称为“史上口碑最强、话题最多的春节档”;又由于长尾效应,被称为“史上最长春节档”。档期至少延长到元宵,甚至延长到下一批新片上映。可以说,这个兔年重新定义了春节档,其意义不亚于春节档替代贺岁档。
长尾效应缘自破圈效应。春节外出人群井喷,观影人群同样井喷,这是解封后释放情绪的正常反应。观众之多,票房之高,则超出预料。被寄予厚望的“救市”之作《阿凡达2》波澜不惊,影市前景似乎阴影重重。但随即而来的火爆春节档,证明观影需求仍在,愿消费的观众仍在。电影本身带火了众多话题,在全社会掀起的讨论潮又反哺带动观影。春节看电影、评电影,由电影延伸到实地场景活动,由电影消费扩展为文旅消费,已成为春节新民俗。
数据显示,七部春节档电影霸榜1465个热搜,话题不断。在票房比拼上,《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两大头部领先,引起热议“资本对决工业”,其他电影则票房皆有所获,无明显“炮灰”;在质量品鉴上,《满江红》“喜剧+悬疑+宏大主题”的新类型、《流浪地球2》的硬核技术和剧情短板、《无名》是不是太烧脑、《深海》是不是太忧郁、《交换人生》是不是太奇幻,都引发了热议;在明星表现上,易烊千玺和王一博两大流量PK、吴京成300亿票房先生、老戏骨李雪健梁朝伟演技炸裂、张小斐离开贾玲行不行,都在舆论场上被翻来覆去讨论;在意外情况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初三上映,两天后宣布改档,春节档史上首例;在负面消息上,“偷票房”“幽灵场”“锁场”“灭负评”“抄袭”传闻沸沸扬扬,澄清与反击更是抬高了热度。
线上热议转化为线下行动。二刷及多刷观影,构成了对电影内容的再传播。《满江红》拍摄地山西太原古县城、杭州西湖和河南汤阴的岳飞庙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背诵《满江红》免费进场”冲上热搜。文史名家、自媒体大号解读词作《满江红》,复盘南宋初年赵构秦桧岳飞的纠葛。中核集团等央企喊话“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央企朋友圈评论”展现科技创新“国家队”成果: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国产航母、三代核电……,中科院物理所分析“太空电梯”的可能性,张朝阳物理课普及“氦闪”知识。《流浪地球2》《能出没·伴我“熊芯”》《深海》的衍生品开发。
春节档创造出新的文化和消费形态,影响力超过了同为“人造”的“双11”。电影是注意力经济,档期的存在要求电影要在有限时间内吸引观众最大程度的关注,制造话题成为必须,这也就是“埋梗”。登上荧幕后的两到三天是口碑形成的关键期,需要话题热度跟进。电影品质是话题的基础,否则无论怎样“炒”,都不能“炒”热。
包括改档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春节档七部电影都堪称“硬菜”。类型多样,不扎堆“合家欢”,最传统“贺岁”味道的《交换人生》反而票房垫底,表明观众的口味“刁”了,老套路不适应新需求。这就像“拼盘式主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一度大热,但到了《我和我的父辈》时已然是强驽之末。在精神消费产品多样化的当下,电影必须创新。《满江红》的票房成功,首要因素不在名导名演,而在类型的创新。《无名》的抗战背景和肃杀氛围,本来最不适宜春节档,票房却螺旋式上升,表明观众的分化,有人“图乐”,也有人“品鉴”。“程耳式文艺范”在《无名》中更商业化,精髓仍在,必将成为春节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喜剧片或喜剧元素片,不是春节档的必选项。
电影的宣发更加重要,如同做新闻的“创意策划”“议程设置”。春节档特别是两强的宣发大战激烈,总体呈良性竞争的态势下,也出现饭圈化营销的迹象。粉丝对立互踩互黑、过度宣传流量明星等,需要高度警惕。口碑不仅是单部电影的,更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恶性竞争只会导致多输。
春节档电影的另一层长尾效应,在于能否产生艺术成就和票房双丰收的经典,指引中国电影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满江红》的“销冠”式胜利,《流浪地球2》的巨额成本投入,都是难以复制的。如果说这个春节档有什么不足,就是缺乏如去年《奇迹•笨小孩》一样的现实主义力作。观照现实,是电影的良心和使命,也较之“寻古”“飞天”,更易破圈形成社会话题,为春节档新民俗添一把热闹,更添深厚内涵。
(邹高翔,作者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