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校园到片场:影视新生代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
有人用汗水在片场磨砺出韧性,有人在喧嚣中保持真诚的视角,也有人在电影节奋力闯关。

追忆蔡澜:他携旧日风流远去
香港四大才子的时代早已落幕,只不过蔡澜,是刚刚下场的那一位。

《分手清单》:男性必须“强”,女性必须“美”吗?
滤镜碎了,分手才能成立,这逻辑就通了。

《藏海传》与《折腰》:男频剧、女频剧都在“爱”什么
男频剧里的女性怎样才有自己的高光?女频剧里的男性为何那么容易被赋魅?

专家谈“广东影视政策15条”:期待“第一票仓”迈向全国“产业高地”
政策引擎已启动,静待银幕回响。

专家谈影评破“圈”:从术语概念到大众共鸣
贾磊磊追溯的报章“观感”,饶曙光呼唤的“说人话”,尹鸿实践的“三原色”,都指向同一个原点:影评不该是学术高塔的密码,也不该是流量游戏的筹码,而应成为连接银幕与心灵的桥梁。

“00后”看《回农村干大事》:藏在稻田里的奋斗
乡村振兴并非单向的“谁拯救谁”,而是双向的精神锚点。

两天播放量破1200万!“东方爱情果”荔枝有什么魅力?
古往今来,这枚佳果见证了多少爱情故事。

《乘风2025》:女性高光可不是“扯头花”
当陈德容被骂上热搜时,弹幕里同样涌出大量职场女性的共鸣;当吴宣仪打破完美人设,弹幕开始讨论“允许30岁女性失败”的社会议题。这档被异化的综艺,意外成了当代女性的集体镜像。

《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你是大探险家,孩子才是小探险家
作为成年人观众,看这场海底探险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得是探险家,小孩子才能成为小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