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到初恋和死去的记忆
胖头鱼:爱会失去吸引力,长大才是青春的反义词(影片打分:7.5/10)
看《从21世纪安全撤离》,我想起小时候爱不释手的一套日本儿童手工杂志。书页里夹有不同颜色和厚度的纸,有实线虚线剪刀线与印花。我看不懂日文,但我会折来剪去,有时候搞对了,就呈现出和模型一样的立体手工;有时搞错了,折出来和标准很不一样,但也没人发现,成为一个有别于平面纸片的立体形状,你定义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剪贴簿的世界里,我就是造物主。
“小孩儿,你长大了想干什么?”20世纪的时候,有个邻居大哥在和我折纸时畅想21世纪。他说:“那时候我都20岁了,我会有孩子了吧?”我被他吓了一跳,但仔细算算好像也没错,是的,到21世纪,他都有孩子了,那我呢?会是什么样?
如今,我们进入21世纪已经24年,我只想对那时候的我说:“勇敢一点!”
恐惧与憧憬的对象,很多时候不是永恒而是体验。比如过山车,它既不揭露谁也不赞颂谁,它就是一种体验,它从来不咬人,但你会为它恐惧。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比如“明天会更好”是一个流行的谬误,明天会更好的概率只有50%,“我会永远爱你”的概率也只有50%。正如电影里三个男孩,他们在两个时空穿梭,能改变命运的概率也只有50%,甚至49%。
但他们会因为艰难放弃吗?没有,他们选择对抗。因为明天可能不大好,我们就不要醒来吗?因为另一半可能不会一直爱你,你就不再投入这段感情吗?人类怕受伤害,怕身体长大了心理却没强悍起来而退却,如同在过山车下踟蹰的小孩……要试试吗?过山车只是一种体验,有人会哭,有人会笑,但绝不会昏昏欲睡。
《从21世纪安全撤离》像一个剪贴簿,有视频,有动漫,有特效,有涂鸦,有时候像个梦境,又像扔进垃圾桶的废片。主角既是18岁的有点疯癫的少年,也是用18岁心态面对38岁时的世界的伪大人。电影里,张若昀演的是18岁的灵魂,带着钟楚曦横冲直撞,宋洋饰演的38岁的男人却放下了18岁时的恋人。
是的,18岁我还没全忘,是会有点疯癫的——那时我喜欢一个男孩,等不及要告白,于是干脆在考场上告诉他,搞得我俩都没考好。后来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说什么为什么,这就是青春,他可以不喜欢我,但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像夏夜耀眼的烟火炸个粉碎,照亮整个长夜;像痛击岩石的浪潮,一遍又一遍扑向陡峭的未来。我那么爱他,好像世界炸裂也不如他一个回眸。人生大大小小的考试不知有多少次,但最勇敢的考试就那一次。很多年后,我重新走在他身侧,突然在人潮人海中失去了感觉。原来最爱的人也会失去吸引力,原来长大才是青春的反义词。
有人看到4年前拍电影的人在想什么
兔子:受不了一点委屈的主角,好久不见(影片打分:8.5/10)
这是一部拖了4年才上映的影片。《从21世纪安全撤离》拍摄于2020年,中间也许因为资金短缺,也许担心不被市场看好,这部电影拍完后宛如石沉大海,在4年里悄无声息。
于是它像一块标本,封存了一段不算长但也不短的时间,在无意中记录了导演李阳4年甚至更早之前的创作心态,让我们看到:4年前的电影人,讲故事的习惯和今天有哪些不一样。
电影里,少年主角穿越时光,来到的是2019年。他们暴打反派,整顿职场,最后决定拯救整个星球,每个人都简单粗暴而热血昂扬地闪着光环。这些都不是2024年的主角会做的事情。2024年流行的故事里,是沉入到更微观、更个体的叙事里去,电影在讲“默杀”,电视剧在讲阿勒泰,要么是长达数年的隐忍蛰伏,把委屈咽下、等待,要么是拍拍手走开,把委屈不当委屈。2024年的主角,不会像《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一样,在故事里大喊:“不要变坏啊!”
我们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坚持要惩恶扬善,笃信可以改变世界,作者也支持他们在故事里改变世界。这种相信不带一丝妥协,没有一点折中。要么战胜,要么牺牲,这是李阳给三人组的选择,也是他作为编剧和导演,在写一个“发生在遥远的K星上的故事”时有过的想象。
电影在2024年上映,简介用“清澈的愚蠢”形容主角们。比起电影飞扬跳跃的剪辑手法,这种带着时差、稍显古早的质朴给我的震撼更深。
广东人能一眼认出电影的拍摄地。张若昀和钟楚曦被追逐的场景,明显是惠州的海边;王炸跑去要回16人街霸,他穿行过的大概率也是惠州老城区。那时惠州还没开始频繁进入导演们的镜头,江门也尚未“狂飙”,在4年前把景选在惠州的剧组,大概也算另一种“时差”和慧眼识珠。
有人看到从少年长成大人的过程
壹陆:少年与成人对立是李阳的母题(影片打分:7/10)
如果给你一个任意穿梭于18岁与38岁之间的机会,你会做些什么?
电影里的三个少年选择了拯救世界。
看完电影只想说,太“中二”了!我一边因为热血少年的冒险之旅笑得脸疼,一边是为“不要变坏啊”等古早文青风格台词感到一点点尴尬。
这部荒诞、超现实主义、无厘头、意识流……叠加了无数buff的电影,是暑期档气质最为独特的一部。拼贴二维动漫的特效,天马行空、一爽到底的叙事,作为一部非主流喜剧科幻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有非常流畅和充足的喜剧效果。电影的表达是极为风格化,极为个性的。
可惜的是,与导演李阳此前两部短片《李献计历险记》和《坏未来》相比,《从21世纪安全撤离》整体故事内核单薄了一些,商业化长片的创作多少削弱了导演横空出世时让人惊艳的生猛本色。尽管影片整体观感流畅,但少了短片时期特立独行的、有腔调的错乱感,反倒是看出了浓浓的日式漫改风味。
电影融合了李阳前两部短片作品中的元素,延续了“时光穿梭”的概念,将青春少年与成人社会对立的母题坚持到底。从短片走到长片,李阳坚持在讲述一件事:青春的“我”永远是单纯美好的,而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着复杂与邪恶,我们终将成为年少时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让少年的自己穿越时光,去改变现在庸俗堕落的自己。
对成长的恐慌和不信,对未来世界的悲观,对青春的悔恨与遗憾,在导演艺术化的创作中,转变为用一腔热血向崩坏的成人世界宣战,让整个故事变得纯真可爱。
如果世界变坏了,那就燃起来对抗世界吧!看完电影,就像看到了校园里总会有的那么几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男同学,但你说那就是青春的模样吗?也不全然。少年没有那么纯真,成人也没有那么不堪,终究是少年的自己陪伴着我们走向成人世界。你心中留存了年少的勇气,在面向世界之前,更多的是直面自我。
撰文 任田 金哲华 朱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