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档上映的《黄雀在后!》后劲很大,票房仍在攀升。带标点符号的电影片名首先激发了我的兴趣。这类片名,有“正常”者,如《南京!南京!》《滚蛋吧!肿瘤君》《色·戒》《断·桥》,表示强烈情绪和双主题意义;以及“不正常”者,如《你的名字。》《夜·上海》,明明语义表达已经完整,偏要加上标点符号。
片方的理由是,体现剧情的需要。《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相遇后叫出对方的名字后,影片结束。这样取名合理,对观众来说仍然晦涩。《夜·上海》则有耍小聪明之嫌,为吸睛把熟知的“夜上海”强行拆分,对票房并无提升。
《黄雀在后!》是否“正常”?没看前觉得感叹号多余,看过后才发现感叹号是点睛之笔。这个片名有双重含义。从故事本身讲叙角度,增强悬疑感、紧张感;从第三方“上帝视角”,对“爱与法”的冲突作出评判。两者都与剧情高度契合。同时感叹号也强化情绪表达,这和《年会不能停!》相似。
影片的悬疑性足够,人物众多,剧情不停反转,而线索清晰,迷而不乱。惊悚性也足够,在福建厦门拍摄,雨景贯穿全片,整体色调偏冷,还有当地游神场面,营造出诡异魔幻的氛围。追逐、打斗、调情的戏码穿插其中,文弱女性持刀杀人更难得一见。把它当作侦破案件的“爽片”来看,全程无尿点。作为悬疑电影,可以列入近年来同类片头部。
仅仅定义为“爽片”,显然拉低了《黄雀在后!》的意义。它同时是一部“暖片”和“泪片”。肖亚珍为培养儿子倾其所有;“渣男”郑卫在儿子撞死人后,才体会到肖亚珍支撑家庭的不易,夫妻关系弥合,一起“演戏”帮儿子避祸;徐刚收黑钱杀人,为了女儿铤而走险,收到钱悉数交给妻子;关秀英幼小儿子在后妈家无助哭泣,郑晓童归案后撕心哭诉。这些片段,无不虐心催泪。
影片的情绪爆点,是肖亚珍的一段长时间哭戏。办案警察袁文山向归案的肖亚珍出示关秀英母子照,说“她儿子还不到四岁”。肖亚珍泣不成声,含义极为复杂:有对行凶杀人的悔恨,有身为人母的同频共振,也有对丈夫的怨恨,对关秀英的愤恨。陶虹演技炸裂,多种情绪的混杂与转换,刻画出本是贤妻良母,沦为杀人凶手后可恨又可怜的形象。
比“爽片”“暖片”“泪片”更为不易的,在于《黄雀在后!》还是一部“实片”。深刻而细致地映照现实:发生时间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发生地在闽N(闽为实,N为虚)的黄雀山庄,方言、海洋、椰林、暴雨,有浓郁的福建地域色彩。酒吧风尘女、税务局干部、公司职员、海鲜摊主、打工人、厨师,偷情、赌博、吸毒、伪证、高利贷、勒索、凶杀……基层社会的“现实一种”。现实题材的悬疑电影不能玄幻穿越,要符合现实逻辑,讲好故事更难。《黄雀在后!》的“案中案”剧情设置,颇得经典悬疑电影《405谋杀案》的精髓,又有非虚构纪录电影《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的影子。
“爽”“暖”“泪”“实”的内涵,指向“错”。片中人物“全员疯批”,都是加害人,也都是受害人。连环案的起源,在郑卫嗜赌欠债,夫妻当着儿子郑晓童的面受辱。郑晓童开车寻仇,失手撞死仇家,被关秀英目睹拍下视频。关秀英为要回孩子的抚养权筹钱,勒索肖亚珍和蔡处长。徐刚爱女心切,受雇杀人。李海等着向肖亚珍求婚,不惜做伪证。舐犊之爱是主线,交叉着孝道之爱、夫妻之爱、暗恋之爱,本来纯真,但践踏了法律,爱人变成害人,蒙上尘垢。被亵渎的爱,失去了意义。
片尾字幕“别让爱失去法理,别让成长失去底线”,在三个家庭温馨的画面之后呈现,片子的主题自然表达。
赵雷演唱的主题曲《妈妈》,再将主题升华。
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多想分给你一些我的力量,我多想给你一颗轻松的心脏;
妈妈,走的时候一定叫醒我,如果不想看到你的孩子在清晨难过;
妈妈,带我走吧,我们到天上或地下去等着爸爸;妈妈,带我走吧,我相信天上或地下有个永不分离的家……
有爱皆错无人冤。企图以罗生门逃避惩罚,最终受到更大的惩罚,包括失去生命——法不容情的规则,正是终极“黄雀”。
邹高翔 作者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