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戏曲电影《阿搭嫂》:草根精神,平民之光

2024-08-12 15:35 来源:南方网

  高甲戏是闽南语系的主要剧种,亦为福建重要地方剧种之一。而丑角则是高甲戏的剧种特色和熠熠生辉所在。高甲戏擅长采用其“官袍丑”“公子丑”“破衫丑”“媒婆丑”“傀儡丑”等种类繁多、精彩纷呈的行当“丑”,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塑造出各种心地善良、行为滑稽、风趣幽默的下层官吏与平头百姓,以及个性怪异、奸诈刁恶的泼皮人物。其中,女丑行当的表演更为难得、精妙。

  2006年,本人应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邀请,赴厦导演由著名剧作家曾学文撰写的《阿搭嫂》(首版),该剧演出历获国家级、省级戏剧赛事奖项,主演吴晶晶女士荣膺中国白玉兰表演奖,该剧亦成为该团的代表性剧目。2024年该剧被厦门文广集团挹注资金,由专人摄成戏曲电影为高甲后代传承留下珍贵影像,历一十八年,可谓终成正果。

  新编现代高甲戏《阿搭嫂》,以白描民国初年闽南地方风情为背景,用幽默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朴实民妇阿搭嫂,以及她所展开的一根筋的执着好事,塑造了阿搭嫂急公好义的这一典型性格,使闽南民间传说中具有美好情操、善良性情的壮年女性形象得以栩栩如生的刻画。

  该剧描绘阿搭嫂入城探亲逛街之时,因救意外受伤的测字先生肖秀才,竟被反诬为“肇事者”;又为送迷路的富家稚童回家,不料卷进一场“绑童案”;她试图让肖秀才为其作证辩诬,却反害肖秀才入狱;她携肖秀才自监狱潜逃回儿子家中,却引发一场家庭误会,致其儿、媳竟迫她去警局自首;无奈之下阿搭嫂离家出走,出乎意料下唤醒了失足青年暨救出富家童,得到人们的点赞……以其泼辣纯朴的真善美本性,演绎了一场充满喜剧色彩而又温馨感人的市井故事,唤起人们对中华美德的珍视。

  戏曲电影《阿搭嫂》,依然借助阿搭嫂从被动到主动地卷入“绑童案”的曲折过程,透过民妇阿搭嫂的个案分析,来探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借助她和周遭人物之间尖锐冲突的人物关系,以及她性情中人的展示,来审视今天人们的道德和操守的定位;重新审察和考量一个小人物在湍急的社会事件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同时也是对有关公民道德标准、体系建构的问题讨论:即每一个公民不要老问社会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是要问在今天所处的时代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换言之,在来自草根阶层的阿搭嫂的闪亮品格衬托下,今天身处都市自命精英的人们是否映射出自己内心的冷漠、自私?

  主体人物“阿搭嫂”由高甲剧种首位“梅花奖”获得者——吴晶晶女士饰演,一向游刃有余于旦角青衣行当的她,立足于把握近现代生活的表象逻辑,有机地汲取和掌控了高甲女丑行当程式的精华,跨行当成功地塑造了“阿搭嫂”这一急公好义、拙朴可爱的民间传说人物。2024年始通过戏曲电影的进阶传播,足以使阿搭嫂成为近现代中国改朝换代之际中的一个典型妇女形象,仅仅是这一个,却在相对意义上有着由古迄今中国妇女的背影况味,也给予我们对近现代中国妇女的个体生存状态的一次近距离洞察的机会。

  通过电影景别镜头型塑手段,刻画人物阿搭嫂喜中带涩的命运,就是对道德操守存在意义本质的考量;由此来审视当代转型期社会条件下公民角色的定位,用喜中带涩的视角来扫描阿搭嫂这样一个民妇的个案,用幽默、荒诞的夸张手法来演绎人物阿搭嫂的个性和命运;目的同样在于重新审察和考量当代社会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来探索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使命及其合法性的存在,来呐喊建设当代公民理想的健康人格。

  《阿搭嫂》:草根精神,平民之光。是为记。

  撰文:陈大联 作者系一级导演、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