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当曹操东临碣石咏叹星汉灿烂的时候,他一定想象不到近两千年后,人类已置身于群星闪耀的太空与日月同辉。
当飞行器骤然腾起,火焰划过深邃幽蓝的天空,观众的心也不由自主地揪了起来。窗外,是每天十六次日出日落的极限速度;窗内,是航天员努力克服失重,在狭小的空间里飘浮着缓慢地完成所有的精细动作。更为特殊的是,他们还需要使用拍摄设备,捕捉着生活工作的细节。在镜头下,没有导演、没有NG、没有布景,只有最真实的见证。珍贵的影像,让我们看到了航天员除了在报道中展现出的刻苦训练的惊人毅力、出类拔萃的专业水准、稳如磐石的心理素质,还有许多更具象化的故事。原来,他们都是多面手,时而化身不放过一丝细屑的“家务达人”,时而化身实验室的科学家,时而又是精密的机械工程师。同时,他们也是普通人,孩子的小玩偶、悠扬的葫芦丝、泼墨挥毫的书法,是他们在漫长旅途中的牵挂与寄托;他们也有普通人的情感波澜,有对故土的眷恋,有理发时的紧张,有吃到鲅鱼饺子的欢喜,也有对队友礼物的期待。
当镜头扫过窗外,我被太空中拍摄到的景象震撼。除了纯净的蓝,那里还有苍黄无垠的沙漠,蜿蜒的大江大河,宝石般镶嵌着的湖泊,安然环抱的半岛;当夜幕降临,人类用自己发明的光与电,点亮这蓝色星球,如晶簇般聚拢的灯光,是人类文明的印记,也是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传递。有什么能比这真实的场景更美得摄人心魄呢?
这是一部青少年应当观看的电影。人类与大自然的交手从未止步。从最初的好奇、惧怕到探索、征服,人类一直在寻找与自然正确的相处模式,直到与之共生。在影片中,反复强调宇宙的浩大与人类的渺小,正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越能正视人类的局限性,越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其实也像人的成长历程,总要经历戒骄戒躁才能一往无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电影中宇航员的坚毅与执着,浮现出地球上的万里山河,心胸就会更加开阔,不会拘泥于眼前的困顿。在为目标而奋斗的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
这是一部符合当下观看习惯的电影。在人人都是记录者、直播成为常态的时代,航天员以类似“直播”的方式记录着太空生活的日常。正如他们在太空给孩子们开设的课堂一样,影片也是以通俗易懂、娓娓道来的形式,有情节、不晦涩,为观众普及与载人航天器相关的科学知识。太空独有的慢速度,引领着观众慢下来,走出充斥着各种倍速、剪辑、反转的短视频,来一场安静、从容又饱含着科学的太空之旅。
这是一部凝聚厚重力量的电影。节奏舒缓,但每个点都让人感动得心潮澎湃。它见证着在强大国力支撑下,中国科技的磅礴力量。从载人飞船的雷霆万钧,到精准入轨的毫厘不差,再到空间站对接的“万里穿针”,正是我国尖端科技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的集中迸发。起飞前各个环节的点名答到,和落地时车队的急切奔赴,正表明了这飞天壮举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以中国和亚洲首位舱外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王亚平的视角展开和叙述,让观众感受到了稳稳的“她力量”,她突破了女性体能的边界和桎梏,让世界感受到了正如各行各业一样,探索宇宙的征程,女性从未缺席,并且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看到航天员们记载下的飞天影像,通过他们的镜头去了解太空、了解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我忍不住要感慨一句“幸甚至哉”。如果,在别的星球上也有生命存在,或许他们也会指着我们的载人航天器说一句“看,窗外是五星”!
撰文 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