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做梦吗?
我会。而且我会记得每一个梦。 有色彩,有声响,甚至有香味的梦,让我更靠近自己的潜意识,了解我囚笼中的欲望。
麦家说,“世界上所有的秘密都藏在梦中,包括密码。”数学是一种艺术,文字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令人惧怕的艺术。你可以跟那些精灵一样的艺术符号玩耍,但你却不敢捉弄它们,不信就试试看,写一篇把自己写死又写活的小说玩玩,看看生命的剧本会不会向它靠近?同理,数学这门艺术,它也藏于梦中,起初好像一个游戏,但玩到深处会有一种残酷性,你会从一个观察者变成被观察者;解密的人也被梦境剖析——你解开的密越多,就越虚弱,最终被扯成一根丝,再徐徐断掉。
很多年前,我在成都朋友家做客,他们约了麦家吃饭。我们大概等了一个多小时,麦家才姗姗来迟,说是走路走过来的。两地遥遥,他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我还年轻,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很理解,理解麦家并不需要我的理解。多年后的今天,我忽然理解了麦家和他笔下的容金珍,他们是有相似之处的,连麦家自己也承认:他亦有孤独、幽闭的一面。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造梦:天才的梦里有什么
《解密》据说是陈思诚最好的电影。陈思诚一直是票房最好的导演之一,这里的“最好”显然不是指票房,毕竟《解密》还在点映阶段,尚未交出最终的票房成绩。王宝强也说,陈思诚这些年赚的钱全贴在《解密》里了,可见“最好”指的是诚意。
《解密》里有陈氏电影少见的油画感和精致感。据说电影中造梦十场,使用无数逼真的道具,单单红色沙滩一场戏,就是用百来吨真沙子、人造太阳实景拍摄的。演员上有刘昊然、陈道明、吴彦祖等组成的阵容,音乐上买了披头士乐队的版权,邀请维也纳交响乐团参与原声制作,整体制作上华丽得让人目眩神迷。
当然,若要多人点赞,先得多人共鸣,这就不能缺少麦家的硬核故事。谍战三部曲《风声》《解密》《暗算》给麦家带来巨大名声,悬疑、谍战、人性、梦境、幽闭、恐惧、特殊年代等元素,是麦家最擅长,也最吸引人的。
但谁会平白无故对一个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数学家的生平感兴趣呢?正如麦家也说,“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将自己无限地拉长了,拉得细长细长,游丝一般,经不起磕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智力范围越局限,那么他在另一方面的智力越容易接近无限,或者说他一方面出奇的英敏,才智过人,另一方面却又出奇的愚笨,冥顽不灵,不及常人。”
好在《解密》是陈思诚来拍。作为商业导演,他非常明白怎么表达图灵、容金珍这一类脆弱数学天才的特质。他熟悉电影工业化操作,于是《解密》可以做到结合了《图灵传》和《盗梦空间》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加了家国情怀。《解密》搭建了十场梦,容金珍在一场一场的梦境后实现了“解密”。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这一台大戏,有麦家的故事作为支撑,有2016年同名电视剧全国收视第一的预考成绩作为国民度的铺垫,有华丽演员阵容,有陈思诚奉上全副身家的诚意,真金白银地给观众造了一个华丽的、跌宕起伏的梦。
片尾彩蛋是陈思诚的露脸,稍嫌卖弄,但我理解:导演在投入这么多的情况下,也想在这样一场华丽的梦里,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
入梦:这不就是人生吗
天才会谈恋爱吗?容金珍这样有些幽闭性格,一心在“解密”的天才,似乎不太会。
电影给容金珍安排了两条爱情线。
一个是他的堂姐必瑜,名校校长的独生女。新女性有多大概率会爱上土里土气的小堂弟?是她没别人追求吗?况且以容金珍的性格也完全不会与异性相处,等于是以最短之板击人之所长,几无胜算。
另一个是容金珍的发妻小梅,她说“大家都是被选择”,言下之意这段婚姻不怎么自主。麦家说:“所有的存在都是合理,但不一定合情。”但女性需要伴侣多是寻找“合情”,情是她们一生所钟。
对两个女角色而言,可以确定的是,爱上容金珍大概率是个悲剧。因为他的爱并不在具体的异性上——假设这个世界每人都有其使命,有人属于家,有人属于国,有人属于自己,那容金珍是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爱人的。你让牛顿骑“电鸡”去幼儿园接娃,真不如让他手持三棱镜站在阳光下,那样更合理也更性感。
求你,不行别硬来。
小梅在这段婚姻中非常委屈,丈夫多年对于身边人习惯性忽视。虽然这在中国式婚姻中十分常见,许多“云伴侣”还不见得为国家做什么事呢。于此,我深切怀疑电影中最后一日的浪漫是个补笔,仿佛是为完成而完成,并不是出于爱。大部分成功或不成功的男性,需要的是一个情商堪堪够为家庭奉献的通房大丫头,如同袭人之于宝玉。如果她再为她自己想多一点就过了,她的存在是因他的肯定才有了价值,他可以给她一点仪式感,也可以不给。《解密》最后,小梅收到容金珍的礼物便心满意足——对不起,感情就这么寡淡了,您对付。
如果非要安排一段广义上的感情,我更信服容金珍与希伊斯这段亦师亦友,类似司马懿与诸葛亮惺惺相惜、深切理解的情谊。你说容金珍生活愚笨不及常人吧,他却巧妙地给恩师留出体面,解除怀疑又完成任务,堪称情商过人——“当你对自己做出证明的时候,对方也帮你做出了证明;当你无法对自己做出证明时,却替对方证明了其自己。”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了解自己比破译密码更困难,别人可能比你更了解自己。
分别的大部分时光里,容金珍和希伊斯都在猜想对方。最终,他们都通过对方了解了自己,这份知己情、莫逆交、父子谊,为护对方周全而深藏功与名,比点蜡烛送手镯的流水桃花夫妻情,更真挚,也更有分量。
没有懂不懂的,只有愿不愿意。
有人说容金珍太苦了,一辈子离不开701,但没进过701的人就幸福吗?纵欲的一生是源于快乐吗?反而是源于痛苦。容金珍起码做了他最擅长的事,符合他从小受到的教育。虽然是被选择的一生,但他至少把99%的精力都用在解密,没有虚耗在求生。
生命像一支钢笔,容金珍的一生都用于写出漂亮的答案。而战乱年代更多的人,还没来得及写出一个字就折损了。
所以,“解密”解到最后,解的也是每个人命运的谜:如果个人命运被选择,依附上宏大主题,该怎样度过此生呢?其实很简单,和正常命运的原则一样:做好自己,就值得被爱。至于周到不周到,谁来爱,谁爱谁?则各有各的业力,各有各的缘法罢了。
撰文 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