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档”电影市场以7.47亿元总票房收官,日均票房为近五年档期票房最低。《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两部影片以1.92亿元、1.34亿元票房领跑,但其余影片表现相对乏力,未有过亿元票房。
供需错位:情绪价值供给失效,年轻化叙事不足
数据显示,“五一档”总出票1888.9万张,而2024年这一数据为3781.12万张,同比减少超50%,降幅远高于票房总量的下滑;预售首日票房仅4000万元,较往年的“轻松破亿”形成对比。
这背后,是观众对上映影片观影需求走弱:我们还有什么影片可看?
“五一档”上映影片超过10部,但缺乏现象级爆款影片。上映影片类型主要是人物传记(《水饺皇后》)、金融犯罪(《猎金·游戏》)、喜剧(《人生开门红》《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及重映动画(《幽灵公主》),内容创新滞后于观众需求。
往年在节假日卖座的喜剧影片,在今年“五一档”失灵。《人生开门红》《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票房均未过亿,豆瓣评分低于7分,难以形成口碑效应。《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因剧情老套遭诟病,上座率仅5.65%。
除头部影片外,多数新片营销声量不足。中小成本影片如《大风杀》因宣发乏力,虽豆瓣评分7.1分,档期内票房不足3000万元。漫威超英片(如《雷霆特攻队*》)及港式犯罪片(如《猎金·游戏》)等类型化内容热度难以持续,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值得关注的是,档期内缺乏针对“Z世代”(18—25岁)的年轻化内容。数据显示,“五一档”购票观众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低于30%。凤凰传奇作为21世纪初流行的乐队,以其歌曲作为IP来源的《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和当下年轻人审美偏离。《幽灵公主》虽是重映影片,但凭借宫崎骏在年轻观众中的口碑积累,成为档期内最年轻化的产品,上座率较高。
档期内票房最高的影片《水饺皇后》则是情绪价值最高的一部,其成功本质上是观众对“真诚性匮乏”的市场的补偿性消费:电影核心吸引力在于以“湾仔码头”创始人为原型的平民叙事,通过“平凡人奋斗”的情绪共鸣填补市场空白,网络热评中“真诚”“治愈”成高频词。
档期失灵:扎堆竞争与资源内耗
一方面,“五一档”缺乏现象级的超级头部影片。没有一部影片能将大盘带热,直接导致了整个档期的冷淡。
另一方面,“五一档”上映影片超过10部,由猫眼发行的影片2部,中影、淘票票、华夏、万达发行的各1部。短时间内如此密集的上映,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资源。《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以合计36.4%的排片率形成资源虹吸效应,留给其他影片的场次则相对有限。
原定“五一”期间上映的《独一无二》临时撤档,改以点映试水口碑。这一行为,难免让人联想到2024年也有两部影片撤出“五一档”,印证了“档期依赖症”已成为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加剧观众对电影的信任危机。
此外,档期内影片营销也呈现高度路径依赖:明星路演、短视频切片、热搜话题三板斧的投入产出比持续走低。
春节档“哪吒热”之后,电影市场依然要直面影片体量不足、内容对观众缺乏吸引力的阵痛。“五一档”市场不及预期,进一步提醒电影行业:单纯依赖档期红利难以激活市场,唯有提升影片质量、优化类型布局,方能重建观众信心。此外,片方需进一步控制制作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探索非传统档期的潜力,缓解供需失衡矛盾。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金哲华 实习记者 黄耀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