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对吃极尽讲究。在肉类为稀缺品的年岁,若能获得一斤半两肉,潮汕人并不会匆匆煮熟、囫囵吞下,而是先思考一番,怎么样做才最好吃。如果有条件,那么既要选择好的食材,又要将其各部位分门别类,以特定的方法制作,待到吃时,还要蘸取专门的酱料。如此讲究而毫不将就的态度,与潮汕曾有源自中原钟鸣鼎食家族的历史似有呼应。贵族的礼制与精致追求,体现在饮食上则表现为对待食物的认真。这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风气,影响到整个潮汕社会。
(潮州的粿条店在处理猪板筋。猪板筋是和里脊肉相连的一层筋膜,一头猪身上只有那么一块。师傅把里脊肉刮得干干净净,剩下薄薄的一层筋膜,切成小块,放在汤里灼煮,作为粿条汤的配料之一。)
(煮熟的猪板筋,卷成一圈,呈半透明状,弹口软糯不肥腻,让人一口难忘。)
独门卤水灵魂演绎
潮式卤水,是潮汕人炮制肉食的一大独门秘诀。卤蛋、卤鹅、卤鸭、卤牛肉、卤五花肉、卤肥肠……对潮汕人来说,“万物皆可卤”。种种卤制品,又以卤鹅为尊。
(潮式卤水拼盘)
卤鹅是潮汕人逢年过节、祭拜先祖神灵时必备的菜,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受众人喜爱、最具地方特色的高端菜。潮州话里常说“剁盘鹅肉请人客”,足以见得请人吃卤水鹅,既有面子,又有滋味。一盘卤水鹅登场,便能带来宾主尽欢的效果。来潮汕不吃卤水,就错过了贴近潮汕人生活的一次机会。
(潮式卤水鹅)
卤水鹅对食材选用有着严格的要求。鹅有狮头鹅、平头鹅等不同品种,但潮汕人眼中,最好的是潮汕特产的狮头鹅,有着丰腴甘香的肉质。狮头鹅,原产于潮州饶平。这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鹅种,因其体型硕大而带有威武之气,头顶上还有一个狮子头般的肉冠。汕头澄海县将它与其他鹅种杂交,培育出了大名鼎鼎的“澄海狮头鹅”,是育肥鹅肝的最佳选择。
不仅鹅的品种要好,还要是农家自养的走地鹅,在山清水秀的乡间水塘边自由生长。狮头鹅喜水,每天至少游泳一两次。据说这些不羁的鹅随性惯了,咬起人来也比一般的家禽要狠。看来想吃到美味的鹅肉,下手捉它们时也得当心。
(澄海狮头鹅的成年公鹅体重10~12公斤,母鹅9~10公斤,是世界最大的鹅品种,有“世界鹅王”的美誉。其生长迅速,体质强健。成熟早,肌肉丰厚,肉质优良。)
在潮汕乡间秀美风水之地成长的禽畜,遵循了动物生长的自由本性,在水、陆、空中随心驰骋。正因为有了足够的空间让它们活动,它们便长得了一身矫健而肥美的肌肉,吃起来,自然带有紧实弹嫩的鲜香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一般来说,鹅养到两三年,肉质肥瘦适宜,自带甘香,便可上桌,再老一些,肉质便会柴口了。不过,要吃鹅身以外的其他部位,鹅的年龄倒是越大越好。养到五六年时,鹅的头、掌、翅膀就会愈发硕大,因为这些地方没多少肉,随着年岁增长,皮下脂肪便也更丰满,吃起来更香爽弹口。尤其是鹅头,有着细嫩的鹅脸肉、绵软的鹅脑髓、饱满弹牙的鹅冠、胶质满满的鹅颈肉……因此许多潮菜馆标举“五年老鹅头”的说法,一个鹅头能卖到上千元。许多人魂牵梦萦的鹅肝也长得越来越大,更具粉润的风味。
(早年潮汕人家会豢养狮头鹅看门,偶遇大鹅大展双翅追撵外人,被追撵者或惊慌奔跑或紧捂腚腹,使人在捧腹大笑之余,也对这餐桌上的美味多了一份“敬畏”。)
要做好一只卤鹅,工序并不简单。刚宰的光鹅腹中,先填入五香粉等腌料,悬晾入味。在这期间,则用南姜、八角、桂皮、茴香、蒜头等香辛料,混合红糖、酱油、鱼露,再掺入各家独有的秘制调料,制作成融合多味的卤汤。在诸种配料中,潮汕特产的南姜在卤水中极其重要,对于去除鹅的腥味功不可没。外地人制作潮汕卤水往往不正宗,原因多半在于不知要加入这种南姜。
时候一到,便把悬晾的鹅放入卤汤中,反复浸煮,使香味穿过皮层,渗入肉里骨中。薄卤慢慢沁透全鹅,最终成品却全然不见浓稠酱汁的身影,只是整只鹅都染上了蜜糖色。这与鲁菜的浑成厚重,徽菜的重油、色深味浓,本帮菜的“浓油赤酱”,都截然不同。
(潮式卤水鹅头)
待到全身如琥珀般亮泽的卤鹅摆上桌台,便可举箸,细细品尝皮之酥嫩,肉之肥美。潮汕宴客菜,往往会把卤鹅做成“卤水拼盘”,精心挑选出鹅身上最好吃的部分,鹅肉、鹅掌、翼、肾、肝、头等不同部位都成为食材,使得一只鹅可以吃出多重节奏的口感与味道。
(潮式卤水鹅)
鹅肝极鲜美,色泽粉嫩,滑入口中,便很快如同奶油一般融化开来。鹅掌翼的皮层醇厚,韧爽且有嚼劲,带着骨头的香味。鹅头丰腴,鹅冠和腮部胶质感十足。鹅肠宽厚肥美,分外脆爽。鹅身的皮肉之间带着一层薄薄的油脂,柔滑润泽,纤维则紧实多汁,回味无穷。
(潮式卤水鹅肝)
——摘自 赵利平著《大粤菜》(广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