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清欢亦丰盈——算盘子

2024-07-04 23:37 来源:南方网

  客家的“粄”随时间不断发展着,从主材、配料到烹饪方式等,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在客家南迁之后,由于南方水土不适合小麦生长,客家人中多以稻米为主食,或是红薯、木薯、芋头等易栽种、产量高的作物,方可满足客家人充饥果腹的粮食需要。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勤劳能干且心灵手巧的客家女人也练就了一身“点石成金”的本领,总能将平凡的食材变作令人眼前一亮的家常美味。

  “算盘子”便是以芋头和木薯粉为原料。如今,手工制作算盘子的技艺只有在梅县等客家地区才有传承:用特制的木头模具敲出一颗颗“圆子”,再用手指在每一颗中心按出个圆窝。搓好的“算盘子”下锅,用猪油爆香,晶莹的算盘子更显得丰腴油亮。加入猪肉末一齐快速翻炒,只需一点盐、生抽,最后撒入田间刚采的新鲜小葱进行点缀、增香,即可装盘。

  从小山一般堆起的算盘子中夹起一颗,在灯光的照耀下看格外透亮,浓郁的油香一瞬间充盈口鼻之间。慢慢咀嚼,伴随着Q弹爽韧的质感,算盘子本身的芋头甜香缓缓释放。与糯米食品的黏糯不同,“算盘子”更像是当下年轻人们喜爱的“芋圆”,干脆利落中带着坚韧的劲头。咀嚼得时间久了,外表附着的味道都被吞咽下去,只剩下小小一颗圆子,虽孤立无援地却仍旧在腭齿之间顽强坚持着。一边同这小圆子较着劲儿,心中也莫名感受到了一份柔而坚韧的生命力。

  据说这道菜发源于清乾隆年间,皇帝微服出巡民间后爱上了芋头,回宫之后便指明要厨师烹饪芋头为主料的菜肴。一位来自大埔的御厨便创制了这道“算盘子”,皇帝品尝之后赞不绝口。但起初,由于菜的模样看起来与芋头毫无关联,厨师还差点被定为“欺君”之罪。后来,乾隆身边一位祖籍大埔的官员返乡时,也顺带着将这道“算盘子”传播于客家地界。

  席间听客家老板聊起,自家老人常教导子孙要“会划会算会当家”“年年都有好打算”。客家人虽然对客人们十分慷慨,但在日常中却循着勤俭节约的祖传美德。尤其过去,客家人看天吃饭,丰俭不定,只有精打细算才可能为家人带来更稳定而饱足的生活。事实上,客家人也有所谓“不入省城,就下南洋”的观念,或是读书科考,或是外出经商,淳朴实在却也精明的“客商”也成为了客家人的一张名片,客家人逐渐在南方站稳脚跟,绵延不息。

  蕴含着自我警醒之意,也表达着客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算盘子”成为了客家人逢年过节必吃的一道“意头菜”。

 ——摘自 赵利平著《大粤菜》(广州出版社)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