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粿条

2023-11-13 17:17 来源:南方网

  【粿之七十二变】

  潮汕地区以平原为主,稻谷一年两熟,因而大米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粮。而潮汕人不甘于仅仅以米饭、粥糜果腹,还巧妙地加工大米,制作出一系列衍生物。纯白如牛奶的米浆,在潮汕人的手下,变身成为了“粿”,由此诞生了主食“粿条”与诸多粿品小吃。

(潮汕人家与红桃粿。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 潮汕民间千家万户的家庭妇女都会做粿,制作的每道工序,都是前辈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传承下来的,要求精工细做。)

  (潮汕人家与红桃粿。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 潮汕民间千家万户的家庭妇女都会做粿,制作的每道工序,都是前辈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传承下来的,要求精工细做。)

  潮人主食 征服异邦

  一碗清汤粿条,撒上芹菜珠、南姜末,凭借其散发出的自然米香,就能引诱人不自觉地走进一家潮汕小店中。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粿条凭借着它平淡温和却万般适配的口感,成为了潮汕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

  在广东,常有人会混淆广式河粉与潮汕粿条。不过只要去潮汕吃了一次正宗的粿条,粿条形态与口感的独特之处便会深深刻印于脑海之中。粿条切得很细,宽度不超过半厘米,厚度却比河粉厚的多,横截面切口近乎一个小小的四方形。河粉要在米浆中加入薯粉,薯粉放得越多,越接近透明,宽、柔、滑、薄,如同徐徐展开的白绢,爽口弹牙。而纯用米浆制成的粿条则呈现出乳白色,有着更厚重的米质感,并无多大韧性,却因其厚实而又柔滑,用牙齿将其切断时有一种咀嚼的快感。

  (追根溯源,潮汕粿条其实源于广州河粉。后来被潮汕人引入潮汕地区,再注入自己的理解并加以改良,逐渐自成一派,成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潮汕粿条。)

  (追根溯源,潮汕粿条其实源于广州河粉。后来被潮汕人引入潮汕地区,再注入自己的理解并加以改良,逐渐自成一派,成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潮汕粿条。)

  粿条汤可以与多种配料相搭。最经典的莫过于牛肉、猪肉、猪杂,在珠三角也可以吃到。骨头汤的甘美、粿条的顺滑以及肉料的鲜嫩,在口腔中如翻涌的海潮般碰撞,一碗下肚,已足够心满意足。到了潮汕地区,则有更多种类,海鲜粿条、鹅肉粿条、腐乳粿条,甚至是柠檬粿条、橄榄粿条、苦瓜粿条,让人大开眼界。

(在潮汕地区,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在一碗粿条汤里加入十多种配料,食材新鲜,极其丰富,内涵十足,惊艳无比。)

(在潮汕地区,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在一碗粿条汤里加入十多种配料,食材新鲜,极其丰富,内涵十足,惊艳无比。)

  粿条也有干吃法,类似普通的干面:过热水烫熟,入碗晾干后加入沙茶酱、葱花搅拌。整碗粿条便染上了均匀的熟赭色,香气也悄悄从其中散发出来。沙茶酱咸香浓郁,在细腻中带有颗粒感,配合粿条的清香,仿佛一下子降临到了味蕾的新大陆。炒牛肉粿条时,也会放上沙茶酱。

  说到沙茶酱与粿条,便不得不提潮汕人、潮汕菜的一段历史。粿条走出了潮汕,在东南亚颇为流行;而潮汕人钟爱的沙茶酱,则是东南亚的舶来品。食物经过此番流转,乃是因为潮汕人与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清时期,潮汕人口大增,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群渴望改善贫苦生活的有志青年,也踏着浪花下南洋、闯海北,以经商过番作为谋生手段。一艘艘商船,船头被油漆涂成朱红色,雕琢成鲤鱼头状,称为“红头船”,人们相信这样能够驱逐海怪。船上的人生活艰难,只能以咸鱼、虾酱、酸菜、腌萝卜送饭,不知经过了多少阴晴不定的日子,终于避过一路的猛浪与暗礁,抵达了暹罗、交趾、新加坡诸邦。他们凭借务实又大胆,精打细算又豪爽真诚的品质,在海外打下了一片潮人的天下。

  潮汕人历来家族观念极重,经商的游子大多会返乡归祖。客居异国者,思念的讯号穿越了海峡的重重阻隔,与家乡的联系连绵不断,由此形成了潮汕的侨乡文化。从外域引进的食材、酱料、烹饪手法,也被潮汕人借鉴、融合,为之所用。

  马来语地区的人烧烤的牛羊肉串,被称为“沙爹”,而用来烧烤的特殊酱料名为“沙爹酱”,印尼文为“sate”。潮汕人将这种浓郁的酱料带回家乡,并进行本土化改良,减其辛辣而增加香甜,加入中国人喜欢的花生酱、芝麻酱,与虾米、鱼露、大蒜、小茴香、胡荽等多种食材彼此交融。按潮汕发音,也改称为“沙茶酱”。在烹饪的时候,潮汕人不喜欢过于浓稠厚重,因此不像马来人一样沙爹酱烤肉,或加上奶油、椰浆一起烹饪,而是当做火锅料碟随意蘸取,或直接爆炒牛肉,或搭配粿条。

  一些人留在海外,成为了东南亚各国土生华人的祖先。于是,潮汕美食也伴随着移居海外的潮人在南洋扎下根来,为他们带来家乡的慰藉。潮汕粿条,与福建面和海南龟啤(咖啡)并称,成为东南亚最大众化的华人食物。现在我们在东南亚菜馆里见到的“贵刁”,就是潮州音的“粿条”(KUE TEO)。东南亚人吃粿条时,也为它赋予了地方特色,下锅翻炒时要放入鲜虾、血蛤、蛋、腊肠等,内容颇为丰富。装盘前还要在粿条下垫上一片蕉叶,增加清香感,热带风情十足。

  其他佐食小菜如杂咸菜脯,也被潮人带往海外,以其色如琥珀、肉厚酥脆等特点,远销东南亚、欧美和中东。蚝烙、猪肉粽之类的潮汕特色美食,亦在潮汕人四海谋生的旅途中,走向世界。

——摘自 赵利平著《大粤菜》(广州出版社)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