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方网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系列,从文学、影视、美术、音乐、戏剧等不同文艺领域,带领读者回顾抗战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展现抗战文化中的不同侧面像,以此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千千万万中国女性走出绣阁、走出课堂、走出工厂田垄,汇入救亡洪流。她们或持枪,或握笔,或织布,或歌唱,用血肉与才情在烽火中重塑了“中国女性”的群像。
1938年7月7日,延安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十七周年和纪念抗战一周年”活动,歌剧《农村曲》上演,讲述农村妇女凤姑动员丈夫和兄长参军,组织乡邻缝制衣物支援前线的故事。作为延安舞台上第一部大型歌剧,《农村曲》的演出获得巨大共鸣,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连演10天。该剧的编剧李伯钊也是一名奔走在前线的文艺女战士,她以笔为刃,让“凤姑们”的坚韧在舞台上活了过来,连演十日仍座无虚席,恰是因为这“从生活里长出来的抗争”,戳中了千万女性的心声。
1945年春天,孙犁在延安窑洞里写下《荷花淀》,小说中的女性不经意间参与了一场伏击战,她们发现日军汽艇逼近,勇敢应对。战斗结束后,水生嫂和同伴们萌生了奋起反抗的意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抗战中的农村女性,会编芦苇席,也能迅速学会放枪,懂柴米油盐,更识家国大义。这些“不穿军装的战士”,用女性独有的柔与韧,成为“全民抗战”鲜活的注脚。
《荷花淀》
硝烟散尽,她们的故事并未随烽火沉寂,反而在文艺长河中愈发清晰。
1949年,东北抗联将军冯仲云在报告中披露“八女投江”史实:1938年,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掩护部队突围,与日军交战中陷入绝境,她们誓死不屈,投江殉国。画家王盛烈深受震撼,耗时八年时间完成了国画《八女投江》。黑灰主调的山峰与江水之中,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着走向滔滔江水,其中三名女战士已经义无反顾地走入湍急的江水中,其余者仍举枪还击,没有丝毫怯懦。1987年,电影《八女投江》问世,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战争年代平凡的不凡英雄。这些为国牺牲的女战士,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从此她们的名字与“不屈”二字紧紧相连。
国画《八女投江》
电影《八女投江》
知识女性走向战场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以1931—1935年的北平为时空坐标,让女学生林道静从“娜拉式出走”走向“江姐式成长”。从逃离封建家庭的“娜拉”,到投身地下斗争的革命者,再到持枪作战的游击队员,这位知识女性的成长轨迹,也是那个年代无数女学生的选择:把个人的青春熔铸进民族解放的史诗。
虚构的女性形象,同样承载着真实的力量。
张艺谋于2011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十三位平时被视为“不知亡国恨”的风尘女子挺身而出,击碎世俗偏见,代替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聚会。这份慷慨赴死,是民族危难之际守护同胞的大爱。
电影《金陵十三钗》
麦家的小说《风声》和陈国富、高群书执导的同名电影,则把目光投向打入日伪情报组织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女性。电影中,顾晓梦选择暴露自己,保全李宁玉。片尾,顾晓梦生前淡然的独白掷地有声:“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因何而死。……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电影《风声》
2025年的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同样塑造了让人难忘的女性角色。林毓秀从渴望名利的女演员成为照相馆的守护者,她的成长体现了女性的大义和勇敢;照相馆老板娘金太太在南京城沦陷前用白面烙馍藏于地窖,彰显了中国女性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与担当,在时代的洪流下,普通女性用她们的方式守护着家园和希望。
电影《南京照相馆》
这些女性形象共同构成了一条跨越文学、美术、电影的“精神暗河”。她们有的留下了真实姓名,有的只留下一个代号;有的被拍成史诗,有的被写成传奇。我们在书页里、在电影里、在美术馆与她们重逢,我们记住:那不是虚构的故事,那是八十年前真实燃烧过的火,照亮过黑暗,也温暖着今天。
附:抗日主题文艺作品推荐
一、美术作品
1.国画《八女投江》(1957年)
作者:王盛烈
2.油画《刘胡兰就义》(1957年)
作者:冯法祀
二、文学作品
1.《荷花淀》(1945年)
作者:孙犁
2.《新儿女英雄传》(1949年)
作者:袁静、孔厥
3.《青春之歌》(1958年)
作者:杨沫
三、影视作品
1.《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
导演:王苹
2.《八女投江》(1987年)
导演:杨光远
3.《风声》(2009年)
导演:陈国富、高群书
4.《金陵十三钗》(2011年)
导演:张艺谋
5.电视剧《四十九日·祭》(2014年)
导演:张黎
6.电视剧《风声》(2020年)
导演:李云亮
7.《南京照相馆》(2025年)
导演:申奥
8.《东极岛》(2025年)
导演:管虎
9.《刑场上的婚礼》(1980年)
导演:广布道尔基、蔡元元
四、舞台作品
1.《永不消逝的电波》(2019年)
导演:韩真、周莉亚
2.粤剧《刑场上的婚礼》(2007年)
广州红豆粤剧团
3.《抗战中的文艺》(2022年)
导演:田沁鑫
策划:王萍
文字、视频:金哲华 熊长霆(实习生)
配音:郭昊奇
海报:林若韫
往期回顾: